.:.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草榴读书会]法则一百+动图福利嗷~第六期[30P]
本頁主題: [草榴读书会]法则一百+动图福利嗷~第六期[30P]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如愿以偿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4501
威望:2285 點
金錢:13218 USD
貢獻:15120 點
註冊:2020-11-02

[草榴读书会]法则一百+动图福利嗷~第六期[30P]

法则50 情绪糟糕时无法产生创造性思维
无论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都需要清晰明确的思维。我们在法则42里看到,想进行创造性思考,你就得拥有正确的心态。由于问题解决这一部分属于创造性思考的分支,因此也适用同样的原则。但问题解决的困难点在于,当你遇到麻烦时,你的大脑中可能充斥着负面的情绪,而这只会阻碍你解决问题。不同于生活中的其他环节,你正试图解决的问题可能会让你感到沮丧、生气、担忧,并且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或不开心。悲剧的是(而且也很不公平),这些感受会导致你更难思考出解决方案。你当然想让大脑中的创造性部分不受干扰地工作,但是消极情绪就是重大干扰。当你感到担忧时,其他人能说出的最糟糕的话就是“别担心”。其他具有类似效果的还包括“别生气”“别沮丧”或者“淡定”[1]。公平地说,你对自己说这些话时可能比你听到其他人说要好受一些,可说出这些话本身就很难了。虽然世界上没有魔法,但我可以教你几个小窍门。(1)创造合适的氛围很有用。但是此时你正在承受希望过去的解决方案仍然有用的巨大压力,只有尽可能地消除压力,你才更有可能创造出合适的氛围。出门跑步,或者坐在安静的房间里,试着聆听节奏明快的音乐。如果这些都不可能,那么至少关闭手机提醒,或者关掉邮件、关上门,也可以坐在自己的车里。此时,最重要的是想办法创造一点属于自己的空间。(2)有些事情在短期内有助于整理思绪。例如,听音乐、做填字游戏或数独,也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冥想(我的冥想形式包括园艺、瑜伽、画画等)。这些活动能够帮你分散注意力,不去关注那些负面情绪。(3)只要有机会争取独处时间,那么就去争取。时间就是一个巨大的压力源,会进一步加剧焦虑心情和重压状态。即便减轻时间压力也无法纠正一切,但这种做法至少能起到帮助作用。对某些问题或者某些情绪,“等待”也有用。例如,在多数情况下,你的愤怒情绪一般到了第二天或下一周就会平复很多。随着时间流逝,你也能看清大局。有时一个现在看起来难以解决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变得更容易解决,或者至少变得不那么重要。有时,如果等待的时间足够长,问题甚至能自动解决。我并不提倡拖延,可如果等待不会导致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更难以解决,何不试一试呢?(4)如果情绪过于激动,无法得出让自己满意的解决方案,你至少需要尽全力想出一个权宜之计,想出一个B计划。你并没有停止去寻找更好的办法的脚步,但你至少已经知道一个足够好的解决方案,这不仅能减轻你的压力,而且这个方案本身也是备选方法。最后,你要相信,世界上一定存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你觉得当自己想出解决方案时援助也会陆续出现,你就会变得更快乐、更镇定、更放松。如果你认为世界上存在解决方案,那么就一定存在解决方案(见法则39)。你当然想让大脑中的创造性部分不受干扰地工作。

法则51 区别不可避免的局面与可以解决的真实问题
几年前,我的一个朋友遭遇了严重的经济问题。当时正值经济危机,他背上了一笔数额是房屋实际价值两倍的巨额抵押贷款。他每月还有信用卡要还,要交水电费,公司运营也遇到了麻烦。每次见到他,他都能讲出很多法警上门、银行开出具有威胁意味的信件或者要求他付款的最后通牒的故事。他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他还清了所有小额借贷,现在只欠银行、建筑社团和大型公用事业公司的钱。我建议他(显然我不是唯一向他提出建议的人)申请个人破产。这样他的债务就会一笔勾销,也可以东山再起;尽管他两三年内还会在财务上受到限制,但显然不会比现在更窘迫。他拒绝了这个建议。他认为破产是耻辱,并且下定决心想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这种情况持续了几个月,他变得越来越消沉,压力越来越大,(在利息的作用下)负债也越来越多。猜猜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我想你已经猜到了,他最终还是不得不申请了个人破产。从一开始,他面对的就不是一个可解决的问题——他只是在逃避不可避免的现实。内心深处他知道自己爬不出这个经济深坑,可他仍然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于是他把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描述成了可以解决的问题。有意思的是,当他决定放弃、自愿破产时,他立刻变得轻松了很多。他不再背负试图躲避不可避免的结果所带来的巨大情感压力,他的心情立刻好了起来。无法取胜的战斗远比破产本身更消耗精力,更让人意志消沉。他痛苦地度过了几乎一年的时间,却毫无收获;他真希望自己在明确了局面无法挽救时就立刻宣布破产。我知道我在前面说过,如果你认为世界上存在解决方案,那么就真的存在解决方案。可你要解决的必须是一个真实存在的问题,而非一个不可避免的局面。当然,你也可以说我朋友的案例存在解决方案,那就是选择破产。但这只是终究会发生的事实,没有什么创造性思考能避免这种局面——至少不可能以明智的方式进行(他可以用假名逃离这个国家,可这种做法并不明智)。只存在一个可能的结果时,你需要明白,这个局面不需要问题解决能力。应对这样的局面时你更需要韧性、诚实、自我意识和相当程度的勇气,不要自欺欺人。应对不可避免的局面时,你更需要韧性、诚实、自我意识和相当程度的勇气。

法则52 检查自己解决的是否是正确的问题
有技巧的思考的起点,是在头脑中明确界定自己正在做什么。混乱的思考是大敌。往轻了说,混乱的思考徒劳无益;往重了说,这会导致你陷入更大的麻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更是如此。你需要知道待解决的问题究竟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假设你正准备去度假,你已经把全家人的行李都装进了车里,你锁好了大门,准备启程。这时发生了一件让你极度沮丧的事,你发现车发动不起来了。你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等等,现在要解决的是哪个问题?我在这里看到了两个核心问题:一个是汽车无法启动,另一个是你本该身在别处。如果你认为自己应解决的是第一个问题,你就会拿出工具、打开引擎盖,或者打电话给修理厂。也许你能修好车,也许你发现修车需要的一个零件最快也要明天送到。于是你会给所有能修车的人打电话,给度假入住地打电话将入住时间推迟到明天或者后天,然后把行李搬下汽车,出门购物(因为要出门度假,所以家里没有吃的了)……或者说,你可以解决第二个问题,也就是你就在这里、不得不留在原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确定了汽车无法迅速修好的现实,你就需要关注其他能让自己开始度假的方法。你可以在结束度假回家后再修理汽车,那时需要的零件也会送到。或者请其他人在自己度假时帮忙修车。你有钱租一辆车吗?或者借一辆车?或者抵达目的地后你再租车?又或者你可以坐火车或飞机前往目的地?这里你要解决的是完全不同的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完全取决于你,可如果不认真思考,你怎么确定自己解决的是正确的问题?很多问题都是以这种得更加混乱的——一些令人沮丧的事或者小问题汇聚成了一个更大、更复杂的问题。获取有效解决方案的唯一办法,就是要明确地揭开每一个谜团,确定自己真正需要解决或者先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至少能让其他一些问题迎刃而解,或者让你进入解决其他问题的更有利的境地。当面对的某个问题急需解决时,我们很容易就会失去上面所说的大局观。汽车出故障时,我们的本能是尽快修好车;修车期间,其他事情都要暂停。可如果我们创造出几天内不需要汽车的状态,那么几天内不修车又有何不可呢?混乱的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大敌。

法则53 摒弃“过去从未这么做过,所以不要尝试”的想法
我记得工作中的一次团队讨论,我们本来要进行头脑风暴,想办法让员工产生自己被重视的感觉。头脑风暴的意义在于接纳所有的想法,不做负面评判。可团队中的一个成员却几乎对每一个建议都做出了负面评价。他最喜欢的说法是“这不行”“我们之前从未这么做过”。但是当我让他提出自己的想法时,他却一个也说不出来。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场景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中,因为那是我见过的最极端的僵化思维案例。那个同事无法跳出自己看待问题的固有心态,无法想象自己从未体验过的解决方案。他和其他人一样,迫切地希望对同事在困难的一年中的工作做出认可——他绝不是不认同我们的目标——但他的思维太过僵化,无法摆脱自己的成见。真想成为法则思考者,这种心态显然不对。你需要学会放弃,学会放松,接受改变,接受不同的和新的想法。当然,并不是所有想法都具有可行性,但你必须对其他具有可行性的方案保持开放心态。我可以保证一件事。如果永远只做过去做过的事,你将一事无成。你会陷入停滞,受历史的桎梏,沉陷于一成不变的常规之中。情况好时,这种做法可能足以应付局面,但你却主动放弃了无数可以让局面变得更好的可能性。情况变糟时,僵化的思维方式只会阻止你走出困境。无论你遇到的是经济、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还是与工作有关的问题,如此局限自己显然不可取。世界不断发生着改变。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家庭生活中,你承受的压力都会逐年变化。所以旧的方法不仅不再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案,甚至可能变得毫无用处。50年前,当你需要紧急向某人传送消息时,你的选择就是发电报。如今,这个方法显然不再适用。不过幸运的是,一些愿意接受新观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发明了移动互联网即时短信。我知道,这是证明我的观点的一个极端案例,但我们并不是一夜之间就从电报换成了短信的。一部分人抗拒科技变革的时间更长,总想坚持老办法,而这些人因此逐渐落后于时代,直到最后不得不做出改变。而你和我,我们当然不想成为最后一个跟上时代步伐的人。我们想要领跑时代,就需要用最佳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用过去用过的、仅仅是最不糟糕的方式解决问题。我们希望拥有全面的选择,不希望对自己做出毫无意义的限制。从现在开始,不论是公开表达还是仅在自己的脑海中,我们都要排斥“过去从未这么做过,所以不要尝试”的不合理想法。只有这样,你才能抗拒导致自己难以有效解决问题的僵化、死板的思维方式。我们想要领跑时代,就需要用最佳方式解决问题。

法则54 不要满足于第一个答案
大多数问题都拥有不止一个答案。打一个比较傻的比方,假设我穿了一件外套,气温却突然升高,我开始出汗,为了凉快我可以把外套的袖子剪掉。这当然是个办法,但这显然不是最好的办法。如果再花点时间,我可能会想出脱掉外套的办法。不管你遇到的是经济问题,还是工作上的麻烦,或者和孩子发生了争吵,这些问题都存在不止一个解决方案。其中效果最好的解决方案,并不一定是你第一个想出来的方案。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个想到的答案其实很有用。我在前面委婉地提过,拥有B计划能极大地减轻压力,让大脑拥有更多的空间进行创造性思考。因此,你必须记录自己想到的任何解决方案,直到自己想出更好的方法。而即便是这个更好的方法,也只是新的B计划而已。记住,想出真正优秀的答案需要时间。不要以为自己能立刻解决问题,否则你就会把第一个想出的答案当作最佳解决方案。这只会让你的人生变得越来越迷茫和混乱。每次遇到困难,你选择的都是一个刚刚好能解决问题的方案,但也仅此而已。这真的是理想的生活方式吗?你认为那真的是通往成功和幸福的道路吗?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找到了真正的最佳答案?这个问题不存在简单的答案,但我可以提供几个要点。你要寻找那些符合正确要求的答案——不只是满足大部分要求,而是满足那些最重要的要求。举个例子,决定如何面对年迈的母亲时,(我希望)她的幸福是必须满足的一个要求。无法满足这个要求的解决方案就不该被考虑。你需要为好的解决方案列出一份(不管是在心里还是在纸上)必选要求清单,也要列出可以选择性满足的要求清单。将这个原则牢记在心:不管想到什么解决方案,我都要对自己说:“这是一个好的起点,现在我该朝哪个方向前进?”换句话说,要把每一个想法都看作起点,而非终点。你应当持之以恒地想办法把第一个想到的答案转变为更优秀的想法。要以“每个想法都可以改善”为前提。不要朝着一个方向一头扎下去就不回头了。记住,世界上存在各种可供选择的想法,存在可以让自己前往不同方向、同样值得考虑的不同起点。如果一个解决方案存在改善空间,那么它就不是最佳方案。有时运气好的话,你就能感觉到自己找到了合适的方案。即便如此,尽管这个反应看似是本能的,但这其实是你已经进行过潜意识思考并在其指示下做出的反应。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看到正确答案时会直觉选择它的原因。把每一个想法都看作起点,而非终点。

法则55 看似有道理,就值得尝试
不管方法来自何处,只要能解决棘手的问题即可。所以不要对自己做出限制。你当然需要进行大量的独立思考,但你也可以咨询专家意见,或者询问自己信任的同事、家人或朋友。记住,尽管摆脱刻板思维方式的难度很大,但你我并非唯一掉入这一陷阱的人。你的好朋友、上司、伴侣、工作搭档和你的妈妈,他们都各有自己的思维定式。假设你每次遇到麻烦时都会寻求他人的建议,这当然能推动你走出自己的思维定式,但也会把你推进他人的思维定式中。也就是说,现在你可能面对着两种思维定式。当然,我们可以说这种情况强于仅陷入一种思维定式中,但我们的目标本该是彻底抛弃刻板的思维。你应当自由、发散、充满想象力,让自己的思绪飘到任何其想去的地方。只用两种定式进行思考时很难实现这个目标。我当然不是在建议你不和信任的人沟通。他们拥有很多优势,例如,了解你、知道哪些做法在现实或情绪上对你有效。可这些优势也会阻碍他们进行创新性思考。他们倾向于在不自知的情况下给出他们在心里早已形成的针对你的答案。所以总去同一个地方寻求支持并无不妥,但重要的是,你也要去其他不同的地方。因为在这些地方你才有可能得到最出乎意料的建议,这些建议能够打破你的思维定式,让你形成充满想象力的全新思维方式。你很容易驳斥这样的建议,因为这些建议与你平常的做法有着明显区别。听我说,这是好事。即便需要进一步改善、做出修改或者调整,这些建议都代表着看待问题的全新角度。这不正是你想要的结果吗?可以推测,你的固有做法效果不佳,否则你也不会进入现在的状态。所以当其他人为你提供了一个过去你从未想过的提议时,那就接受吧。这才是你去咨询他们的原因。不要产生“那个意见太蠢”的想法,你应该这么想:“嘿,也许我可以试试。幸好我问了他的意见。”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能有着各种来源。我有一次因为设计一本书的封面而陷入停滞,于是我咨询了一个5岁的孩子(我正好有个孩子,所以我觉得为什么不问一问他呢)。他的方法简单又直接(也可以说是孩子气),他想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创意,无视各种纷繁复杂,而这正是导致我陷入停滞的原因。伊利亚斯·哈维(Elias Howe)发明了缝纫机。他在设计问题上纠结了好多年,最终因为一个梦解决了核心问题。梦境显然不是他正常去寻找答案的地方,但他意识到梦为自己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并迅速抓住了这个机会。关键在于我们要用包容的心态面对所有的想法,不论这些想法是来自互联网、在酒吧里无意间听闻、来自小孩子的口中还是来自梦境。当其他人为你提供了一个过去你从未想过的提议时,那就接受吧。

法则56 寻找一个切入点
我是从中间开始写这本书的。各位读者大概也知道,关键问题是,不管我们对自己的任务有多熟悉,提笔写下第一个字总是需要很长时间。我本可以先写序言,但我一般都会等到最后再写这一部分。这样一来,我就知道序言该写些什么了,因为我已经写完了一本书的内容。因此,我原本可以从法则1开始动笔。但在动笔的那一天我对法则1没有感觉,而我知道最重要的事情是动笔去写。所以我选择了最符合那天心情的一条法则,以此为起点开始写作。有时,你认为如何从头开始是你应该想办法解决的问题。然而,不管是写书、策划活动、找房子、设计产品还是撰写报告,寻找可以开始的地方可能才是最重要的问题。从头开始的困难通常会导致你陷入停滞,不断拖延。你不知道怎么开始,所以干脆不开始。一段时间过后,你会给自己增加第二个问题:时间正在不断流逝。这时你不仅没有开始行动,而且最后期限也正在慢慢逼近。额外的压力显然只会带来更多的麻烦。我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相信“没有灵感”这种现象的存在。我不认为上天专门给充满创造力的灵魂创造了这种痛苦折磨,而人们别无他法,只能等待这种现象自动消失。我怀疑这只是糟糕思考的结果,至少这是我的情况。身为作家,你拥有掌控自己时间的奢侈优势,这也让你失去了宣称灵感没有降临的借口。我没见过多少中层管理人员在难以推进一份高难度的报告时宣称自己“没有灵感”,他们没法以此为借口推卸责任。无论你是作家、企业高管还是其他什么人,面对让自己陷入挣扎的重大挑战时,窍门之一就是换一种思考方式。你不需要从头开始写一本书,你可以从任何自己喜欢的地方开始。这个方法适用于任何事情。你只需要找到一个能让自己开始的地方,着手进行就是了。当你不够自信或者认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时,你会发现问题变得更加棘手。因此,你要选择一个处于自身舒适区的元素,或者选择一个自身已经拥有成熟观点的元素,以此为起点。也许你从未组织过大型活动,但你至少知道大型活动的样子。很好,那就从这里出发,自然而然地推进剩下的事。你是否对撰写重大演讲稿没有灵感?那就先从做结论开始,如果擅长做图表,那就先做图表。你可以在一项工作进展顺利时回头进行调整、修改,甚至删除最开始完成的那一部分。怎么做都可以,但只要能满足自己的目的就可以。这么做并不是浪费精力,因为不论最初的努力是否成就了最终的成果,它都起到了帮助你开展工作的作用。你不需要从头开始写一本书,你可以从任何自己喜欢的地方开始。

法则57 陷入停滞时先跳出来,把问题交给潜意识
你的思维自由程度究竟如何、如何避免陷入思维定式,这些问题在你遭遇思考停滞不前的困难时就不那么重要了。有时候你确实会出现长时间找不到解决方案的情况,你已经尽量集中精力了,但似乎看不到效果。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就停止集中精力,放松下来,暂时离开眼前的问题。我有时候喜欢玩填字游戏。我并不擅长这个游戏,我天生耐心不足可能是原因之一。我会思考一个线索一两分钟,然后决定自己有更重要的事要做而放弃填字游戏。有时候我会在稍晚的时候重新玩填字游戏[2]。我经常惊讶地发现,看着之前让自己陷入停滞的线索时脑海中会突然蹦出答案。我不是研究大脑的专家,我无法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但这种情况确实会出现。你遇到的问题可能比找寻填字游戏的线索严重得多,但你的大脑却可以采用同样的运行机制(无论究竟是怎样的运行机制),当你不去有意关注时,大脑会在潜意识中解决这个问题。所以给自己一个机会。当你感觉自己在一个问题上陷入停滞时,就有意识地停止思考。思考的法则并不只与有意识地思考有关。将法则适用于潜意识的难度更大,但你至少应当意识到,自己需要给潜意识留出空间,而且知道何时该让潜意识接管。暂时放下一个问题、不去担心、集中精力关注其他事,有时这做起来没那么简单。然而,问题越严重,我们就越应该使用这个原则。不去想把浴室刷成什么颜色并不难,但让自己不担心一个重大的人际关系问题,就是另一回事了。浴室永远在那里,但我们很难无视一个最后期限正在慢慢逼近的问题。有时你需要让自己离开问题所在的环境,让自己处在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中。休息一个周末,去度假,离开同事、家人或朋友这些可能让你想起问题的人一段时间。有时,尽管他们的支持是件好事,但他们无法帮助你理清思绪。当你回到家时,我无法承诺问题会神奇地得到解决;但你通常会意外地发现,清醒的头脑可以让你看清问题的本质。再不济,你也能确定哪些方向是死胡同,哪些方向值得探索。有时,你需要让自己离开问题所在的环境。

法则58 尝试全新角度,增加获得不同结果的机会
好吧,你尝试了集中精力,也试过不集中精力,但问题还没解决。这种情况确实存在,毕竟如果如此简单,那么问题就不会成为问题了。接下来该怎么做呢?人生无极限。接下来你可以尝试任何做法,这里只有一条法则:必须是你过去没有尝试过的做法。也就是说,过去的做法不奏效,否则你不会还在寻找答案。此时最重要的是,选择不一样的做法,最大限度地增加获得不同结果的机会。你的目标是激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所以你可以尝试一些富有创造力的活动,例如,画出自己面对的问题。画出来的样子必定与头脑中的不同,而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此外,因为发挥了创造性思维,所以画出来的问题确实会让人产生不一样的感觉。在这里我要提醒你,如果画出问题这种方法也变成了一种习惯,就有可能变成另一种思维定式,这显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此外,如果画画没有效果,何不试试唱出自己的问题?你既可以自己作曲,也可以改编现成的一首歌,一切都取决于你。重要的是,通过强迫大脑以全新的方式应对挑战,你要不断给自己带来惊喜。根据不同的问题本质、自己的心情以及上一次尝试过的方法,无论如何绞尽脑汁,你都要保证自己采用了多种方法。我的一个朋友住在一个公园旁边,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他喜欢绕着公园一边散步一边大声说出问题。我见过他沉浸在自己的想法中,昂首阔步的同时做着各种手势(他的孩子们畏缩在窗帘后面,希望没人认出这个人是他们的父亲)。大声说出问题可能有着极好的效果,但是否要在公共场合这么做就是个人选择了。不管怎么说,这可以让大脑运转的速度和说话的速度保持一致,从而带来有效改变。你也可以和自己争吵,让另一个自己扮演唱反调的人,想办法说服自己接受不同的选择。你并不一定非要选择不同的路径(你也有可能在自圆其说),你只不过需要重新表述问题,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思维导图则是另一种有助于做出改变的工具,特别是面对自己不知道如何或从哪里开始解决问题时,效果尤其出众。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你随机选择一个起点,还能帮助你从视觉和概念性角度关注问题。重要的是不断给自己带来惊喜。

法则59 先避免恐慌
恐慌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恐慌给人的感觉非常糟糕;第二,恐慌会干扰思考流程,使得你更难发挥创造力,甚至无法保持理性。从本质上说,恐慌情绪会接管你的大脑,将其他全部思考排挤出大脑;面对重要感情或经济问题时,这是你最不想遇到的情况。一旦开始恐慌,你就会迷失方向,直到你重新掌控全局——这可能需要几分钟,也可能需要几周时间。不恐慌没那么容易,对不对?更麻烦的是,恐慌有时颇具诱惑力,你会产生这样的消极想法:“算了!我不管了,为什么不毁掉自己的人生?反正已经完蛋了。”向恐慌屈服、放弃任何解决问题的尝试,这甚至会给人一种解脱的感觉。可早晚有一天,解脱感会被痛苦取代;因为你失去了更多时间,选择了不作为,而问题依旧存在。所以你需要知道,怎样才能避免恐慌。这才是第一要点——保持自己不恐慌远比恐慌后想办法平稳情绪要简单得多。越能尽早明确并压制恐慌的冲动,效果越好。恐慌情绪彻底爆发后,我们当然也能让自己平静下来,可为什么要给自己的人生增加难度呢?将恐慌情绪扼杀在萌芽之中显然更为合理,想要做到这一点,你就需要具备了解何时可能出现恐慌情绪的自我意识。现在,你需要镇定地与自己对话。提醒自己,你并不是真的想恐慌。然后,重整旗鼓。这时不能带入自己的情绪——不要产生“这没用”“我是个失败者”之类的想法。因为情绪会导致你陷入恐慌,所以你需要保持理性,不要给情绪发挥的空间。你并不是要立刻解决问题,所以现在你并不需要进行创造性思考。你只需要抵制恐慌情绪,重回能让自己取得进展的状态。从头开始。认真思考,写下你要面对的具体问题。明确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的原因,不要只确定自己缺钱的事实,而是要具体到缺钱导致的问题,例如,交不上房租,没钱修车,没钱给孩子买新校服。逐个思考这些问题。即便无法彻底消除问题,你通常也可以降低问题的复杂程度,例如,挑出可以着手处理的部分,或者明确哪里需要帮助。不管怎样,每一个分离出来的小问题都比整体问题可控得多。想想现在的自己,想想自己在过去采取的任何有效行动,不管是多么微不足道的行动,找出那些本不是自己希望的但却取得了好效果的部分性解决方案或B计划。不要忘了,这些问题最终都会自行化解。数不清的人回忆过去时都会说,五年前或者十年前他们在婚姻关系破裂、噩梦般的工作或财务危机中看不到希望,但他们现在仍好好地活着,那些事情已经成为历史。劝慰自己,对自己说,即便现在看不到解决方案,即便糟糕的情绪会持续一段时间,答案总会在未来出现。保持自己不恐慌远比恐慌后想办法平稳情绪要简单得多。

法则60 就算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也可以寻求帮助
有些人就是不喜欢寻求帮助。换一种说法,大多数人在某些时候都不喜欢寻求他人的帮助。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找人帮助组装家具,但在看地图时痛恨寻求帮助。这是因为我痛恨组装家具,但我自认为是读地图的高手,不愿意承认自己在这方面存在弱点。虽说我用了“弱点”这个说法,但也算不上真正的弱点,这只是我的观点[3]。如果我真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出色,那么一份地图肯定复杂到类似野外生存的难度时我才需要帮助。事实上(我的家人也会这么告诉你),我阅读地图的能力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出色。我的纸质地图阅读能力很不错(也就是传统地图),但我有认定自己能在大脑中记住地图的倾向,所以我会把地图扔在一边……当路和我记忆中的不一样时,我就找不到地图了。这一切都与自我意象和对自己的看法有关。每个人都乐于在自认为不擅长的领域寻求帮助。汽车出问题时我愿意把车送到修理厂,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技师,我也不觉得周围有人能修车。可如果在写作上遇到困难,我就不喜欢寻求帮助了,因为我痛恨让其他人觉得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感觉[4]。如果在独立解决问题上陷入困境,唯一合理的办法就是寻求他人的建议。所以你必须克服一种心理,不要认为寻求帮助就是承认自己被击败。这种想法实际上毫无道理。政府在咨询各方意见前不会采取行动,跨国公司在没有听取建议前也不会进入新的市场。所以你为什么认为自己不需要询问其他人的意见就能抚养一个孩子呢?可还是有数不清的人自认为是优秀的父母,认为寻求建议就是在告诉整个社交圈自己是个无用之人。说实话,邻居绝不会这样看待你。听着,有能力寻求他人建议是一种优点。这样的人能意识到两个大脑比一个大脑更有用,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如果要解决的是你自己的问题,那么拥有最终决定权的还是你。你也不是哭着告诉其他人自己无法应对局面,而是找到相关问题的专家寻求建议。假如你是汽车修理工或者电脑工程师,当你遇到一个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时,你难道不会找到另一个工程师,寻求他的帮助吗?所以这究竟有什么区别呢?你使用过的所有技能,不论是做饭、安装软件、养育孩子、指派员工、包装礼物、安抚愤怒的客户,都可以归入三个种类中:其一,你乐于寻求帮助,因为你认为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不足;其二,你从不需要帮助;其三,除了第一类和第二类之外的所有事,也就是那些处于一知半解和完全了解之间的事情。诚实地对待自己,知道在哪些领域寻求外界帮助会让自己感到不舒服,提醒自己,这种不适感是优点而非弱点的表现。想解决问题,又无法独立解决,你就必须克服心理障碍,寻求外界帮助。每个人都乐于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寻求帮助,但对于擅长的领域,我们也不必羞于求助。

福利动图来啦~
































赞(17)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1-20 21:06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01-13 0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