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反乌托邦三部曲之《1984》
本頁主題: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反乌托邦三部曲之《1984》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虎痴


級別:禁止發言 ( 8 )
發帖:40296
威望:42861 點
金錢:32445 USD
貢獻:799000 點
註冊:2014-01-21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反乌托邦三部曲之《1984》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 1984


奥威尔的《1984》读完了,“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这是写在书中的一句话。
这句话象征着的不仅仅是书中极权主义背景下制度的现状,
也反应出了书中政治的意识形态,以及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统治阶级的核心思想。

在开始正式通过文字向大家阐述这本书的作者想表达的内容和我对它的理解前,
按照惯例,先简单的介绍一下作者和这本书的大概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作者简介:
乔治•奥威尔,(1903-1950), 英国著名作家。
1903年出生于印度,1907年举家迁回英国,
后因经济原因无力深造,被迫远走缅甸,参加帝国警察部队。
终因厌倦殖民行径、痴迷写作而辞去公职,辗转回到欧洲,流亡伦敦、巴黎等地,
一边深刻体验下层民众生活,一遍从事文学创作,有多部作品出版。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参加左翼组织,因重伤返回英国,但最终树立社会主义信念。
1939年,二战爆发,积极参加反纳粹的活动。
由于西班牙内战与二战的苦痛经历,对战争与和平、极权与民主、社会关怀与人类理想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1949年,政治喻意小说《1984》问世。
“1936年以来,我所写的每一部严肃作品,
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反对极权主义,支持我所理解的民主社会主义。”
——乔治•奥威尔



内容简介:
《1984》是一本虚构小说,这本书中的世界是虚构的,
书中的主人公叫“温斯顿”,
书中的世界主要由三个国家组成,它们分别是:“大洋国”,“欧亚国”,“东亚国”,温
斯顿生活三个国家中的“大洋国”,并且是其中的外围党员,
每个国家的运转都离不开体制的存在,大洋国国也不例外,
他负责的在一个叫“真理部”的部门工作,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修改信息”。

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

温斯顿所生存的社会环境是一个彻底被其中的dang派控制的环境,
这其中的dang派是一种具有高度的集权,绝对的统治力的力量,你
的一举一动都在随时处于被监视的状态之下,
改变历史,改变语言,控制思想,打破家庭都是书中大洋国的政治手段,
人是环境的产物,人具有极强的可塑性。

环境塑造了我们的思想,让我们看到我们想看的,
思考我们已经知道的,思想的禁锢和行为的控制在这个世界是被合理化,
社会矛盾点和人们的诉求被一种移情的方式转移到了一个书中并不存在的假想敌“东亚国”。

温斯顿所在的工作部门是“真理部”,口号中宣扬“无知即力量”,
而温斯顿的工作就是在创造着无知的人,修改旧报纸上曾经出现的和现在不符合的一切。
目的就是让人放弃思考,放弃自我,
但是温斯顿确在怀疑,怀疑他所做的工作,怀疑他的生活,怀疑整个世界。

在这时候饱受现实和思想折磨的温斯顿在压抑的状态下遇到了两个人,裘莉亚和奥勃良。

裘莉亚是一名年轻的女性,在书中,为了打破家庭的束缚,书中提出了人工受孕,
宣传没有传统家庭观念制约的好处,并且以人性本能的肉欲为耻。

裘莉亚的出现让温斯顿解脱了肉欲的欲望,
但她很温斯顿不同的地方在于,裘莉亚,并不提倡反抗也不挣扎,
她虽然也清楚的知道目前生活的不合理之处,但却是一个个人主义者,
在现有的制服下享受自己的生活是她的生存观念。

温斯顿和裘莉亚不仅享受肉欲带来的解脱也互相讨论两人心中的真是情感和思想,
裘莉亚对于温斯顿来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另一个人叫奥勃良,这个人对于温斯顿来说是精神和思想的寄托,
不仅通过他的行动更在心理上给于温斯顿暗示和鼓励,
让温斯顿更加直观的看清楚了整个世界的面目,为他提供禁书,了解更多的真相。

温斯顿遇到的这两个人可以说对他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此时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得到满足的他,却不知道,这一切都在政党的控制之下,
身边的所有人,其实都是思想警察,
而这两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背叛了他。

温斯顿被关在一个叫做101的地方,不停的被严刑拷打,审问。
经历折磨,最终他扭曲了自己的灵魂和思想,接受了同化,变成了与他人无疑的行尸走肉。

以上就是本书的内容简述。

下面开始解析1984这本书所具有的政治讽刺意义和表达我读完这本书的主观感受。

前面提到1984这本书是反乌托邦三部曲之一,那么什么是乌托邦呢?

乌托邦这个概念的提出者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乌是没有的意思,托的意思是寄托,邦的意思则是地方,
结合起来就是没有的地方或者不存在的地方,
而在我们现如今乌托邦这三个字所代表的涵义不仅仅是上面这一点。

它可以被用来用来描写任何想象的、理想的社会。
有时它也被用来描写今天社会试图将某些理论变成实现的尝试。

往往乌托邦也被用来表示某些好的,
但是无法实现的(或几乎无法实现的)建议、愿望、计划等所以乌托邦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憧憬,
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如同西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这里呢就是关于乌托邦的一些概念,
如果读者朋友感兴趣可以自己去读一下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和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

关于乌托邦的概念就不深入去描写了。

乔治奥威尔的这本1984,被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之一。
在这本书中,世界被三个国家统治,主人公温斯顿所在的国家叫做大洋国。

这个国家只有一个执政党派-英格兰社会主义,
这英格兰社会主义被分为这几个阶级,核心党员,外围党员和无产者,
政府部门分为四个,分别是和平部,真理部,有爱部,富裕部,
它们的分工不同,和平部负责军备和战争,
友爱部负责维持秩序、镇压和严刑拷打,真理部负责宣传、文教和篡改历史,
富裕部负责生产和分配。

主人公温斯顿就工作于其中的真理部,
在这个虚拟的国家中,有一种犯罪叫做“思想犯罪”,
温斯顿由于在真理部工作故而对接触的工作和看到的事物产生怀疑所以成为了思想犯,
当然故事的最后温斯顿被友爱部进行了思想改造,成为了一名思想纯洁者。

在这个被虚构的世界里,大洋国有三个核心准则: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这三个准则,不仅仅是口感,而是一种政治手段,
我的理解是它们本质上都是同一意思,只不过体现的意识形态是不同的现在,
有关于这三个书中得准则,我谈谈我的主观看法,
如果您不认同或者有新的理解,我也不想听,谢谢。(开个玩笑)。

好了下面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阐述,

(一),战争即和平

为什么战争即和平?它又是如何带来的和平呢?

在本书中的社会前面提到了,是一个高度集权的社会,
对于每个人都进行着思想的控制,物质的控制,行为的控制,
在这样一个高度压抑的社会形态下,每个人都在无时无刻的恐惧着,压抑着,
同时也躁动着,这种躁动不仅仅来自于我们的精神怀疑,也来自于我们的需求本能,
人性本能,你的思想被禁锢着,你的欲望被压抑着,不满,愤怒,
冲动这些情绪可不是仅仅凭借着真理部和有爱部这两个部门的职能就可以被消化掉的。

因此,战争成为了一种发泄的渠道和控制大众情绪的手段,
大洋国虚构了一场“真实的”战争和一个“叛徒”来自战争的压力让群众不满的情绪有了一个“合理”的宣泄渠道,
社会矛盾带来的种种焦点被转移到了外部,矛盾被消化,
所以人压抑的情绪向一个并不存在的真实战争和一个叛徒去发泄。

所以矛盾的转移了,不满被发泄出去了,和平也就理所应当的到来了。

(二)、自由即奴役


在这本书中,其实关于自由即奴役这个思想,
我想读过这本书的朋友不难理解作者通过书中的场景想要表达的思想和传递给我们的观点是什么。

在这本书中,有一个部门叫做真理部,而真理部是负责修改历史,控制舆论的,
温斯顿就任职与这个部门,在这个部门工作中,主角不止一次在怀疑,
不仅怀疑他们修改信息的真实性更加怀疑的是这个书中极权主义体制的合理性,
而在书中的设定中,自由即奴役这个思想确实“合理”的,它为什么是合理的呢?

我认为是因为统治者将它合理化的,因为这是控制国家人民的一种政治手段,
而在书中生活的人民认为它是合理的吗?

答案和上面的回答一样,是的。

在我们看来每个人都渴望“自由”尤其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下,
就我个人接触以及看到而言,人们对于“自由”的渴求和对于“独处”“爱”的期望是难以想象的。

但是如有朋友不幸看过我关于弗洛姆《爱的艺术》一书中对于“爱”的定义的话,
那么不难推测出为什么我在“自由”而字上加了双引号,
因为关于“自由”的定义我个人认为许多人是不清晰的,
当然我也不能说我是清楚的,但是后面我会就这一问题展开我的看法。
这个问题很大,很宽泛,甚至以我个人的局限性来说,没有把握把它说的很清楚。

为什么书中的人会很合理的接受目前我们看来一点都不自由的生活环境呢?
为什么他们可以忍受这种制度下毫无人性可言的压迫呢?

1,思想掌控(双重思想)
我们认为我们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我们之所以向往自由,期待自由,
是因为我们对于自由这个词汇已经拥有一个概念,无论是从什么方面。

而在本书中极权主义下统治阶级对于思想的体现在书中的各个方面,
温斯顿就职的真理部就是负责控制信息的传递,固化人们的思想,
人的行为需要受到思想的指导,人是具有极强可塑性的生物。

当你思考的只是某些人想让你思考,那么对于思想的认识就具有局限性了。

所以思想的掌控在本书中是具有必要性的,
而本书中的人民所理解的“自由”也不过是统治阶级所给于他们的一个“概念”,

所以这里的自由一次跟我们大多数人所理解的“自由”是不一样的概念。

所以它是具有合理性的。

举例来说:温斯顿因为对于一切的怀疑而产生了思想上的质疑,
最后被“思想警察”所发现进行了“改造”(洗脑),最后承认了2+2=4的“正确”。

2,行为塑造
在本书中,统治阶级设定中的社会制度是按需分配,
每个人的生活用品都是按照比例和需求被分配下去的,
当然这本书中也存在“剩余劳动力”这一概念,而战争就是为了消耗剩余劳动力存在的条件之一。

在这个国家中,统治阶级把一切事物劳劳的掌控在自己的可控制范围当中一切的食物,
生活必需品,娱乐都被严格的控制了起来,那么我们的物质需求就会不断的被出现匮乏。

在这个条件下,书中的人民是没有过多的精力去质疑社会的合理性和统治阶级所存在的必要性的,
因为人们的需求层次会始终处于生存需求阶段。

而这时候生存需求会为我们需求的主导(如果不明白可以自己去看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一书),精神需求就会滞后。

这样一来,社会阶级就会处于一个稳定阶段即阶级固化,那么对于统治阶级来说是具有必要性的。

总结:
我们所思所想来自于我们的基本认知,而这个基本认知我认为是心智健全的人都共有的。

我们的基本认知构建了我们的社会概念,学习和经验的累计决定了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

而这些基本的前提条件都被混淆扭曲模糊化以后那么试想以下这时候我们该能对于世界具有相对主观的概念吗?

这时候主主观概念我想都未必存在吧。这时候我们理解的世界这是被动接受的世界,
我们对于事物存在的认识就被替换为统治阶级想被我们认识事物,
自由和奴役两个词既具有相对性也具有相容性。

但在这本书中相对性这个概念和定义都不再存在,
作为读者来说作者刻画出的这个世界是让人绝望的,是压抑的。

但是对于书中生活的人民来说,确实充满希望的,是舒适的。
因为在这本书中不仅统治阶级将我们读到的所有问题合理化而对于基层的民众来说他们是满足的。

为什么?
因为无知即力量。

(三)无知即力量

对于书中的群众来说,不可否认他们是愚昧的,是无知的,
但是这对于他们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的事情,
而书中的集权统治阶级之所以可以用这三个政治思想去统治书中的那个国家是因为他们利用了人性的弱点。
大众的屈从,麻木,那种写在我们基因里的自私即使活在他人精心编织的谎言中也不愿意认清现实的逃避,
从这些问题来看,我们与书中的群众是一样的。

在那里人们失去了个人追求和欲望,忘记了思考和质疑,
在每天固定的仇恨两分钟里将被压抑的一切本能上的情绪发泄成对反叛者铺天盖地的愤懑和对党的领袖强烈的热爱。

在这里一切有悖于党权权威的存在都被扭曲甚至抹杀,
没有人知道真实的过去,也没有人知道真实的现在。

无知的人们在思想洗脑下被重写记忆,成为无关紧要的仅作为集体一分子而存在的生命。

而无数已经丧失意义的人却又组成了摧枯拉朽掌握一切的强大的极权社会。

在读到这些章节的时候,我是有感触的,
在历史上很多的例子已经证明了什么叫做民主暴政和群众盲从所带来的后果。

法国心理学家勒庞所著的大众心理学《乌合之众》就创作在法国大革命之后,
书中并没有给于许多实践案例,
但是书中的理论和从作者的时代背景不难看出作者对于大众的观点是不乐观的甚至可以用厌恶去形容。
盲目、冲动、狂热、轻信这些形容词都是勒庞对于群体特征的定义

回顾历史,法国大革命中的“幼弱民主”,
近代我们国家发生的历史事件这些被盲目崇拜和仇恨聚集在一起的人们,
愤怒的发泄着,嘶喊着,做出种种令人不愿承认的行为时,
回顾历史的我们是难以相信的。

当真实被欲望所替代,真实与否就已经不再重要。

不可否认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他们轻易的就击溃了脆弱无比的体制,
摧毁了现代文明的特征。

现代生活中处处也充斥着这类现象,网络暴力,某个偏见被当成理所应当的认为是事实。
这些问题并没有随着科技的进步而消除,反而愈演愈烈。

虽然在今天的我们极端的思想掌控已经不太可能发生,
但是极端思想的出现却从来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
这是个信息流通快速的社会,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这是一个思想进步的社会。

但同时,请别忘记这仍然是一个充斥欲望和偏见的社会,
所以被我们当做启发点和论据的事实本身都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候,
我们又怎么保证这些建立在我们所获取的所谓现实上的思考不是另一种形式上的思想控制呢?

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会使人心甘情愿的接受制造者制造的谎言,扼杀独立思考的能力。

语言、文字,并不仅仅是呈现在意识层次上的词汇、概念和说法,
更是一种在下意识层次诱导和左右普通人的思维方式,
明显的谎言是一种浅薄的罪过和邪恶。

但是,谎言是可以包装的.
一旦谎言用高深的理论、高贵的说辞装饰,甚至赋予某种意义,
并且当作绝对真理来振振有词,它就成为了冠冕堂皇。

当下的反智思维模式、乖戾逻辑和意识形态特征,就像是一种比无知更可怕的洗脑。

在《娱乐至死》中,波兹曼对大众文化时代人们因阅读和接受习惯的改变而丧失思想能力充满了忧虑,
尤其对人们放弃批评精神和怀疑态度发出了警讯。

我们不是一个被动的文本阅读者,不是一个被动的思想接收者,而是一个以价值判断积极介入公共生活的独立思想者。

其实说到自由这个问题,关于“自由”的定义,它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如果来论述的话,应该以“自由意志”是否存在去论述,
说到自由意志,背景不同,对于这个词汇的定义也是不同的,
日常生活的自由,和心理学的自由意志都不是同一个概念。

许多人对于自由我认为是处于一个比较模糊的状态。
问起这个问题,多半人会回答,自由是做我们想做的事,或者说拒绝我们不想做的事。

这些回答其实不是深入思考得出的结论或者说对于自由的概念并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只说出了主观含义,而且自由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是个哲学问题也是一个心理学问题,
心理学上的自由意志和哲学当中的自由意志都是具有区别的。

以下是《1984》精选段落:

1、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2、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

3、事实上这连伪造都谈不上,这不过是用一个谎言来代替另一个谎言,
你所处理的大部分材料与实际世界的任何东西都没有关系,
甚至连赤裸裸的谎言中所具备的那种关系也没有,
原来的统计数字固然荒诞不经,改正以后也同样荒诞不经,很多时候都是你凭空瞎编出来的。

4、对成千上万的人进行大清洗,公开审判叛国犯和思想犯,
让他们摇尾乞怜地认罪然后加以处决,
这样专门摆出来给大家看,是一两年才有一遭的事情
比较经常的是,干脆让招党不满的人就此失踪,不知下落。

5、知与不知,知道全部真实情况而胡扯一些滴水不漏的谎话,
同时持有两种互相抵消的观点,
明知它们互相矛盾而仍都相信,用逻辑来反逻辑,
一边表示拥护道德一边又否定道德,
一边相信民主是办不到的一边又相信党是民主的捍卫者,
忘掉一切必须忘掉的东西而又在需要的时候想起它来,然后又马上忘掉它,
而尤其是,把这样的做法应用到做法本身上面——
这可谓绝妙透顶了。
有意识地进入无意识,而后又并不意识到你刚才完成的催眠。
即使要了解“双重思想”的含义你也得使用双重思想。

6、党的目的不仅仅是要防止男女之间结成可能使它无法控制的誓盟关系,
党的真正目的虽然未经宣布,实际上是要使性行为失去任何乐趣。
不论是在婚姻关系以内还是以外,敌人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情欲。
党员之间的婚姻都必须得到为此目的设立的委员会的批准。

7、“如果有希望的话,希望在无产者身上”
在这些不受重视的蜂拥成堆的群众中间,在大洋国这85%的人口中间,
摧毁党的力量才能发动起来。

8、“他们不到觉悟的时候,就永远不会造反,他们不造反,就不会觉悟。”

9、党自称把无产者从羁绊下解放出来,
但同时,党又教导说,无产者天性低劣,
必须用几条简单的规定使他们处于从属地位,像牲口一样。
事实上,大家很少知道无产者的情况,没有必要知道得太多,
只要他们继续工作和反之,他们的其他活动就没有什么重要意义。

10、无产者不宜有强烈的政治见解,对他们的全部要求是最单纯的爱国心,
凡是需要他们同意加班加点或者降低定量供应的时可以加以利用。
即使他们有时候也感到不满,但他们的不满不会有什么结果。
因为他们没有一般的抽象思维,
他们只能从小处着眼,对具体的事情感到不满,大处的弊端,
他们往往放过去而没有注意到。

11、他们的哲学不言而喻地否认经验的有效性,而且否认客观事实的存在。
常识成了一切异端中的异端。

12、“所谓自由就是可以说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承认这一点,其他一切都迎刃而解。”
他们只记得许许多多的没有用处的事情,
但是所有重要的事实却不在他们的视野范围之内。
他们就像蚂蚁一样,可以看到小东西,却看不到大的。
在记忆不到而书面记录又经篡改伪造的情况下,
党声称它已经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你就得相信,
因为不存在,也永远不存在任何可以测定的比较标准。

13、碰到危机状态,你要对付的从来不是那个外部的敌人,而是自己的身体。

14、也许在表面的底下,党是腐朽的,
它提倡的艰苦朴素只不过是一种掩饰罪恶的伪装。

15、小地方如果你守规矩,大地方就能打破规矩。

16、任何有组织的反叛党的尝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因此她认为都是愚蠢至极。
聪明的人该做的事情是打破它的规矩而不危机你自己的生命。
他隐隐地想,在年轻人一代中间不知道有多少像她那样的人。
这一代是在革命后的世界中长大的,不知有别的世界,把党视为万世不易的东西,
就像头顶的天空一样,对它的权威绝不反抗,
只是千方百计地加以回避,就像兔子避开猎狗一样。

17、可以设想有这样一个社会,从个人财物和奢侈品来说,财富是平均分配的,
而权力仍留在少数特权阶层人物的手中
,但是实际上这种社会不能保持长久稳定。
因为,如果人人都能享受闲暇和生活保障,
原来由于贫困的愚昧无知的绝大多数人就会学习文化,就会独立思考,
他们一旦做到这一点,迟早就会认识到少数特权阶层的人没有作用,
他们就会把特权阶层的人扫除掉。

18、从长期来看,等级社会只有在贫困和无知的基础上才能存在。
19、如何维持经济的轮子继续转动而又不增加世界上的真正财富。
物品必须生产,但又不一定要分配出去。
在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的唯一办法是不断打仗。
战争的基本行为是毁灭,不一定是毁灭人的生命,而是毁灭人类的劳动产品。

20、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征服整个地球,一个是永远消灭独立思考的可能性。因此党急于要解决的也有两个大问题:一个是如何在违背一个人的本人意愿情况下发现他在想些什么,另一个是如何在几秒钟内未加警告就杀死好几亿人。

21、没有人会为了废除权力而夺取权力。
权力不是手段,权力是目的。
建立专制不是为了保卫革命,反过来革命是为了建立专制。
真正的权利,我们日日夜夜为之奋战的权力,不是控制事物的权力,而是控制人的权力。
一个人如何对另一个人发挥权力呢?
通过使另外一个人受苦,光是服从还不够,他不受苦,
你怎么知道他在服从你的意志,不是他自己的意志?
权力就在给人带来痛苦和耻辱,
权力就在于把人类思想撕得粉碎,然后按照你自己所选择的样子把它再粘合起来。

22、“我出卖了你”,她若无其事地说道。
“我出卖了你”,他说。



赞(11)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4-26 10:48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12-29 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