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世界二十大巨大科技工程[30P]
本頁主題: 世界二十大巨大科技工程[30P]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康熙


級別:禁止發言 ( 8 )
發帖:11104
威望:34374 點
金錢:18000653 USD
貢獻:597639 點
註冊:2009-04-27

世界二十大巨大科技工程[30P]




一、国际空间站(世界六大航天机构)

国际空间站,是一個正在低地球軌道建造的国际研究設施,计划由六个国际太空机构合作联合推进,这六个机构分别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发機構、加拿大航天局、巴西航天局、欧洲空间局

国际空间站每92分钟就环绕地球一圈。 国际空间站的扩建计划目前预设的建设成本超过600亿美元,约4000亿元人民币。空间站的最终成本及其预计的扩建工程可能会超过1万亿美元,届时它可能会建设成一个可容纳超过100万人居住的太空栖息地。

国际空间站,简称ISS,是一个由六个国际主要太空机构联合推进的国际合作计划。这六个太空机构分别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欧洲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加拿大国家航天局和巴西航天局。参与该计划的共有16个国家或地区组织,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其他4个重要成员是欧空局、日本、加拿大和巴西。欧空局成员国中参与到国际空间站计划的国家有: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挪威、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和英国,其中英国是项目开始之后参与进来的。

国际空间站的设想是1983年由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的,经过近十余年的探索和多次重新设计,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加盟,国际空间站才于1993年完成设计,开始实施。

2018年8月30日,国际空间站曾经出现轻微漏气,初步查找发现可能是太空微陨石撞击空间站上对接的俄飞船出现微小裂缝所致。站内6名宇航员已开始修补工作。

国际空间站将作为科学研究和开发太空资源的手段,为人类提供一个长期在太空轨道上进行对地观测和天文观测的机会。
空间站在对地观测方面:国际空间站要比遥感卫星要优越。首先它是有人参与到遥感任务之中,如果地球上发生地震、海啸或火山喷发等事件时,在站上的航天员可以及时调整遥感器的各种参数,以获得最佳观测效果;当遥感器等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又可随时维修到正常工作状态;它还可以通过航天飞机或飞船更换遥感仪器设备,使新技术及时得到应用而又节省经费。用它对地球大气质量进行监测,可长期预报气候变化。在陆地资源开发,海洋资源利用等方面,也都会从中受益。

国际空间站在天文观测上要比其他航天器优越得多,是了解宇宙天体位置、分布、运动结构、物理状态、化学组成及其演变规律的重要手段。因为有人参于观测,再加上空间站在太空的活动位置和多方向性,以及机动的观察测定方法,因而可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通过国际空间站,天文学家不仅能获得宇宙射线,亚原子粒子等重要信息,了解宇宙奥秘,而且还能对影响地球环境的天文事件(如太阳耀斑、暗条爆发等)作出快速反应,及时保护地球,保护在太空飞行的航天器及其成员。


国际空间站上的生命科学研究,可分为人体生命与重力生物学两方面:人体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可直接促进航天医学的发展,比如通过多种参数来判断重力对航天员身体的影响,可提高对人的大脑、神经和骨骼及肌肉等方面的研究水平。重力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的研究与应用有广阔的前景,而国际空间站的微重力条件要比和平号空间站和航天飞机优越得多,特别是在材料发展上可能起到一次革命性的进展。

二、德孟工业走廊(印度)

印度的德孟工业走廊的工程,是一个高科技工业园区,将横跨7个州,横跨首都德里和印度孟买的商业中心,横跨1500公里。成为印度目前正在开发的最雄心勃勃的项目之一,其主要目标是开发“智能城市”,使其成为全球制造业和贸易中心。在第一阶段的建设中,7个新的工业城市已经计划与日本政府合作。德孟工业走廊总投资约900亿美元。

中国经济网2011年4月根据印度报业托拉斯消息中报道说,投资逾1000亿美元的德里-孟买工业走廊(Delhi-Mumbai Industrial Corridor,DMIC)即将动工开建。正在日本访问的印度工商部长Anand Sharma已向日本方面提议共同设立一个90亿美元规模的投资基金以使该项目尽快启动。

事实上,建设德里-孟买工业走廊的设想最早是在2006年提出,印度政府希望参照日本东京-大阪工业带的成功模式,沿着孟买-德里专用铁路货运线建立一条工业走廊,该项目投资总额可能会超过1000亿美元,而区域内有1.8亿人口。印度工业政策发展局称,这个工业走廊将有3个港口、6个机场和一个4000兆瓦的发电厂。

印度工商部估计,孟买-德里工业走廊建成后的5年内,可使印度的就业增加15%,工业产值增加28%,出口增加38%。印度工商部长Anand Sharma曾经发表声明说,日本首相菅直人已经接受了上述提议提议,并表示日本愿意为德里-孟买工业走廊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三、朱拜勒工业城二期工程(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的朱拜勒城开工建造了世界最大的工业城区,朱拜勒城是一座以工业为核心的新兴城市。2016年,沙特开始了对该工业城的第二期扩建,扩建范围是将原来的朱拜勒工业城扩大一倍,而工期却长达22年,总投资更是达到了惊人的800亿美元,当时约合7000亿人民币,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工程项目。

新建工业城区占地6200公顷,而当时工程建设最高时,在建人数超过了20000工人,仅工业城的基础建设就投资了40亿美元,城市建筑投资也投入了180亿美元,按照计划到2026年,将会有50000户居民住宅建成。朱拜勒工业城的投资还包括高速与铁路建设,其中包括一条通往达曼的双向6车道包括60座桥梁的长达530英里约848公里的高速公路。朱拜勒整个工程由美国柏克德工程公司Bactel Corporation 总管理。

朱拜勒原本是一个寸草不生的沙漠地带。为充分利用本国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实现民族经济多样化,沙特政府于1975年成立了以法赫德国王为首的朱拜勒委员会,决定对朱拜勒地区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因此,朱拜勒工业城和延布工业城是沙特政府为了发展多元化经济,摆脱单一石油出口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提高石油、天然气及石化领域的生产和研发能力,促进商业、轻工业、机械设备制造业、教育及科研领域等各行业快速发展而兴建的。
朱拜勒目前已成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工业城市,拥有各类企业数百家,其中大多数为石化企业。这里生产的石化产品除部分用于满足沙特国内市场需求外,大部分出口到世界各地。朱拜勒工业城的年工业产值已占到沙特全国大约8%左右,在沙特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四、迪拜乐园

迪拜的世界最大的游乐园集群,"迪拜乐园"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主题公园,阿联酋迪拜乐园也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休闲、度假、娱乐中心,其中包括:31家饭店群,100家戏院,还有在海底要建一座十星级豪华酒店,为全球独创。迪拜乐园占地3亿平方英尺,面积相当于奥兰多迪斯尼乐园的两倍。迪拜乐园内建有45个超大规模工程,下面还设有200个子工程,共分为:景点体验、零售与游艺、休闲度假、生态旅游、购物城数个主题游乐区。

迪拜乐园内的项目繁多,从旅游、休闲、教育、娱乐到购物无所不包。值得一提的是,坐落于购物城的“迪拜摩天轮”,将超越英国的“伦敦眼”摩天轮,位列全球最大的摩天轮,视野可达到50公里以外,游客可以将整个迪拜乐园的景色尽收眼底。此外,占地510万平方米的高尔夫城也是迪拜乐园的核心项目之一。

因此,迪拜乐园汇聚了众多IP,包括乐高园、漫威园、六旗园、水上乐园等,同时还包括体育场馆、生态旅游、医院、酒店等,其中包括一座世界上最大的酒店,拥有6500间房间,以及一座1000万平方英尺的商场

总计将投资640亿美元约合4200亿人民币(按当时汇率)。该乐园其实始建于2003年,由于资金问题曾经于2008年经济危机中停工,2013年复工,当时预计整个乐园将在2018年基本完工。

五、三峡工程(中国)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又称三峡工程。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西陵峡段与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三峡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和清洁能源基地,也是目前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其中包括航运、发电、种植等等。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6月1日下午,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机组设备主要由:德国伏伊特(VOITH)公司、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组成的VGS联营体和法国阿尔斯通(ALSTOM)公司、瑞士ABB公司组成的ALSTOM联营体提供。


三峡水电站大坝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库长2335米,总投资954.6亿元人民币,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三峡电站最后一台水电机组,2012年7月4日投产,意味着,装机容量达到2240万千瓦的三峡水电站,2012年7月4日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2020年8月,长江2020年第5号洪水”已在长江上游形成,三峡水利枢纽迎来建库以来最大洪峰,已开启11孔泄洪。

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防洪、发电和航运,其中防洪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效益。
历史上,长江上游河段及其多条支流频繁发生洪水,每次特大洪水时,宜昌以下的长江荆州河段(荆江)都要采取分洪措施,淹没乡村和农田,以保障武汉的安全。而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其巨大库容所提供的调蓄能力将能使下游荆江地区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有助于洞庭湖的治理和荆江堤防的全面修补。


三峡工程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发电。因为它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线的巨型电源点,十分靠近华东、华南等电力负荷中心,所发的电力将主要售予华中电网的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华东电网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广东省的南方电网。

三峡工程建成后,该段长江将成为湖泊,水势平缓,万吨轮可从上海通达重庆。而且通过水库的放水,还可改善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枯水季节的航运条件。由于永久船闸分为五级,因此通行速度较为缓慢,理论上过闸要2小时40分钟。


六、加州高铁(美国)

加州高铁主线连接洛杉矶与旧金山,分线则连接撒库拉门托至圣地亚哥以及拉斯维加斯,主线全长1300公里,公设车站24座,为电气化高铁线,将两地见距离缩短至3小时,设计时速320公里/小时,部分路段为350公里/小时。

该项目共分为两期,第一期铁路线开工于2015年,预计于2029年完工,第二期则增加撒库拉门托延长线及圣地亚哥延长线,分别为180公里与269公里,总投资为620亿美元,约4090亿元。
路透社称,2018年3月,该州预测高铁建设成本将增加130亿美元,跃升至770亿美元,并警告最终成本可能高达981亿美元。该项目原计划在第一阶段建造一段时速520英里(826.8公里)的高铁系统,允许火车以220英里(354公里)的时速行驶在洛杉矶到旧金山之间,并预计于2033年全面投入运营。

虽然如此,加州高铁却一波三折。之前美国众议院交通与基础设施委员会的共和党人援引民主党的一个清洁能源提案,指出该项目已死。并在推特称,“赶紧结束这个多次延期、超预算的旧金山——洛杉矶高铁项目”。
加州高铁计划最早始于2008年,当时的州长是阿诺德-施瓦辛格,同年,加州选民公投同意这一昂贵计划,并通过100亿债券收益用于高铁项目。施瓦辛格的规划蓝图十分美好,一条“Y”字型的高铁下,上面两端分别是旧金山和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往下一路延伸到洛杉矶和圣地亚哥,使旧金山到洛杉矶的行程有望缩短到两个半小时内。另外,这一计划也是纽森的前任——杰瑞·布朗(Jerry Brown)在2010年竞选州长时的重要承诺之一。他曾于2013年、2017年两度访问中国,第一次搭乘京沪高铁,第二次乘坐高铁从南京到北京。而当时,面对中国舒适的列车,布朗州长一脸羡慕的表情同时也在网上广为流传。
另外,加州还允许私人公司西部快线(XpressWest)承建洛杉矶到拉斯维加斯的州际高铁;这样洛杉矶向东可以到拉斯维加斯、向北可以去旧金山,将成为美国首个高铁枢纽

早在2010年,奥巴马政府就曾经向加州拨款35亿美元联邦资金。事实上,到2018年8月,美国交通部监察长办公室发现,加州迄今只有307亿的美元资金到位,还不到项目需求的一半。
因此,耗资770亿美元的高铁项目几乎从一开始就饱受各种问题困扰,让加州政府颇感难堪。多年来,正反双方一直争论不休。

在项目初期,不少民主党议员宣称这一创造性想法将连接起加州各地区的居民,新线路将改变交通政策;而批评人士认为,高铁项目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根据福克斯新闻称,根据最新预估的2033年竣工日程,显然项目进度落后了好几年。规划者们推进项目进展的压力越来越大,许多人认为根本没有可行的方法来实现让乘客在三小时乃至更短时间内横穿全州的目标。2018,加州高铁局宣布,旧金山到洛杉矶的高铁预算飙升至770亿美元,工期再次延后,需要到2033年才能全线贯通;而且未来有可能再次增加预算。

七、国际热核反应堆(法国)

是全球唯一一个多国合作的核反应堆项目,该热核反应堆(ITER)的地点在法国南部的马赛市约 66 公里。参与该项目的国家包括:法国、中国、美国、欧盟、印度、俄罗斯、韩国和日本,是一个由多国一起合作开发的大型科学项目。

ITER装置是一个能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超导托克马克,科学家们进行研究实验,希望将能产生比输入功率10倍以上的原子结合,意味着它将有能力通过获得50兆瓦的能量来产生500兆瓦的电能,因此ITER装置被称作人造太阳。ITER计划也是世界十大超级工程排名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核聚变装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下称 ITER)开始组装工作中,数百万个零件是从世界各地运到法国的,仅组装时间就长达 4.5 年,最终制造变成直径约 30 米,高度约 10 层楼的大型反应堆。值得一提的是, ITER 若成功运行,对于全世界来说,是核技术的一大重要突破。它或将改写全球的能源历史,清洁能源届时将成为主流。

ITER究竟是什么?对于 ITER 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 80 年代,是美国总统里根与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曾经提出的倡议。当时,美国、欧洲共同体、苏联和日本等国家都在进行核聚变相关研究,由于研究经费超过了任何一个国家的预算,因此才有了这一国际合作项目的诞生。
2006 年,欧盟、美国、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和印度作为联合参加 ITER 项目的国家正式签署了一系列相关协议,项目真正启动。按照预期,ITER 将持续 30 年左右:其中10 年用于建设,20 年用于运行。事实上,在建设时间和资金上远比人们想象中的投入要多很多。比如2015 年,ITER 投入的资金已经接近 100 亿欧元的预算,根据项目审查得出的结论,时间表可能至少需要延长 6 年。目前,ITER 的预算已提升至 200 亿欧元(约 1646 亿人民币)。

因此,ITER不管是建造难度或者费用,都必须是一项全球各国合作才能完成的巨大工程。仅就组装而言,ITER 的所有零部件都是单独定制,许多组件必须在其负责的国家内制造并部分组装,然后运到法国。就连 ITER 外部的环境都需要进行严密计划,据 ITER 官方称,当初选择法国南部的小城,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它附近有一条航运水路,可以将重量极大的组件通过水路运输到这里。即便如此,ITER 也必须建造一条定制的道路,方便运送数十吨甚至上百吨的零件,因为普通道路根本无法承受这个重量。


ITER 总干事 Bernard Bigot 博士表示,项目管理、系统工程、风险管理和机器装配物流的每一个方面都必须协同配合,因为它必须像瑞士手表一样精确。中国在其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ITER 官网显示,中国在其中参与制造了 TF(环向场)线圈与极向场线圈,是均 ITER 的关键组件。

ITER 官网曾经简单解释了反应原理:当几克氘和氚气体被注入到形似甜甜圈的托卡马克后,将气体进行加热,直到它变成云状的电离等离子体。托卡马克内部的磁场将其控制在容器内,当温度升至 1.5 亿摄氏度,核聚变发生,其产生的超高能中子以热量的形式传递能量至托卡马克外壁上的水,产生蒸汽,这个过程就能带动发电。

这个过程的最大优势在于,核聚变的能量来源十分容易获得,产生的能量巨大,且完全清洁。而且氘和氚都是氢的同位素,前者大量存在于海水中(每 1 升海水中含 30 毫克氘),后者也能在核聚变反应中生成。菠萝形状大小的氘与氚产生的能量相当于 1 万吨煤。


八、尼加拉瓜大运河(美国)

美国的尼加拉瓜大运河是最大的运河之一,横跨173英里,这个项目的范围是穿越尼加拉瓜的航运路线,工程将加勒比海和太平洋连接起来。尼加拉瓜大运河全长约276公里,是巴拿马运河长度的三倍。运河航道规划底部宽度为230米-520米,水深27.6米、航道的通过能力约9100艘/年,可通行船舶最大吨位达40万吨。运河修建期间预计创造5万就业岗位,运营期间预计创造20万就业岗位。预定2019年竣工,2020年投入使用。总投资500亿美元。



据说尼加拉瓜大运河是由来自中国的神秘富商王靖投资的,并因此成立中国香港尼加拉瓜运河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并且获得了大运河100年独家开发及经营管理权。

尼加拉瓜位于中美洲中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尼加拉瓜人的"运河梦"可追溯到200年前。全世界85%-90%的货物贸易是通过海运进行的,据世界海运权威公司的预测,早在2010年,全球海上货物运输量将每年递增3.4%,同期集装箱的运输量将每年增长6.8%。然而世界上最重要的两条运河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运河航道狭窄,可通过货轮的吨位有限。
比如巴拿马运河,当时能够通过的最大货轮巴拿马型(一种专为过巴拿马运河而建造的货轮),其吨位仅为7.5万吨。而正在设计中的后巴拿马型货轮尽管吨位可达15万吨,但需对现有运河的航道进行大规模的改造。突出,在这种情况之下,所有大型或超大型的货轮都需绕道而行。

再比如纽约-日本的货运航线,大型和超大型货轮由于无法穿越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行驶路线长度超过2.4万公里,耗时36天。假如未来通过尼加拉瓜运河,其航程将缩短至1.7万公里,可提前11天到达。


早在2008年9月,就有消息表示,巴拿马运河2014年将于实现增容,年运货量将达6亿吨,可让全球最大规模的船只通过。无疑这给尼加拉瓜运河造成了不小冲击,即便如此,尼加拉瓜政府仍表示进行该项目。2013年6月13日 ,尼国会经表决批准了尼加拉瓜运河计划。2014年7月7日, 尼加拉瓜运河委员会批准运河项目的路线规划。尼加拉瓜的运河计划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尼加拉瓜大运河的,可通行船舶最大吨位达40万吨的大船,从委内瑞拉开往中国,将节约两个月的航行时间;而从上海到巴尔的摩,走尼加拉瓜运河航线要比苏伊士运河短4000公里,比绕过好望角短7500公里。
但是,运河计划也将面对不利的因素,最主要的是来自巴拿马运河的竞争。尼加拉瓜与巴拿马同属中美洲国家,在距离如此近的范围内同时存在两条跨洋运河肯定避免不了激烈的竞争。相比之下,巴拿马运河已经运营了80多年,运河管理当局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再加上巴拿马运河长仅80余公里,改造起来远比重新修建一条新运河便宜得多。

尼加拉瓜始终是传统的农牧业国家,农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工业不发达再加上经营管理不善,尼加拉瓜是中美洲乃至拉美最穷的国家之一。两洋运河计划的梦想如果得以实现,将为尼加拉瓜摆脱经济困境提供良机,对尼加拉瓜的未来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尼政府曾经认为,修建运河是一项"有利可图的买卖",将给尼和中美洲经济带来巨大活力,比如可创造近20万个直接或间接工作岗位、运河的运营收益据估将超出本国国内国民生产总值1倍多。根据专家估计,尼加拉瓜建成运河后,GDP将至少增加1倍,令这个中美洲穷国摇身一变成为中美洲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实际上,世界级运河收益十分巨大,比如苏伊士运河年赚48亿美元,占埃及每年GDP超过2%。再比如管理权在1999年交还政府的巴拿马运河,在1999至2009年的10年间,合计带来47.5亿美元收益,令巴拿马成为最富庶的中美洲国家之一。

尼加拉瓜运河全线通航后,年收入将达55亿美元。运河竣工后将可降低从拉美向中国运输石油的成本。相比之下,巴拿马运河(Panama Canal)2012年实现营收24亿美元,税前盈利16亿美元。
该项目计划于2014年年底开工。尼加拉瓜政府估计,运河项目将使尼加拉瓜如今为100亿美元的经济总量每年增加15%。


九、阿勒马克图姆国际机场(阿联酋迪拜)

阿联酋的全球著名城市迪拜阿勒马克图姆国际机场扩建项目完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机场,甚至没有之一,其扩建项目共有两期预计在未来6至8年内完成。

阿勒马克图姆国际机场,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杰贝阿里的一个主要机场的正式名称,2010年6月27日竣工。以前有过的名称包括"杰贝阿里国际机场","杰贝阿里机场城",和"迪拜世界中心国际机场"。它的名字是为了纪念已故酋长迪拜前国王马克图姆·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成为迪拜世界中心的一部分。

2016年开工第一期,仅仅第一期扩建就将为其增加21平方英里的面积,增加两条4.5公里长Code-F跑道以及帮助在低能见度起降的系统,建成后将可容纳超过200架宽体客机,同时还新增6条摆渡火车轨道连接各航站楼,共设有3站,一期工程完工后将可容纳超过3500万旅客,当时预计将在2018年建成。
第二期工程再增加两条相同规格跑道,以及6条轨道7座站台,总投资约为326.7亿美元,约合2150亿元。该工程由阿联酋工程公司,Al Jaber LEGT Engineering & Contracting (ALEC)总承包,由Leslie Jones 建筑公司设计。
阿勒马克图姆国际机场是迪拜世界中心的心脏地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客运和货运枢纽,阿勒马克图姆国际机场计划是比迪拜国际机场和迪拜货运村的十倍。或将超越年处理9000多万人的哈兹菲尔德-杰克逊亚特兰大国际机场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场。


阿勒马克图姆国际机场的设计着眼于未来,设计方指出有能力处理各型号的下一代飞机,其中包括:空中客车A380。未来机场可以满足四架飞机同时降落,每天24小时运营,最大限度地减少飞机在空中排队。新机场所处的迪拜南城将成为新的商业投资中心,该区域还将成为迪拜2020年世界博览会会址所在地。迪拜政府在迪拜南区的项目总投资已超过27亿美元,这些投资都被用于完善相关基础设施以推进航空、物流产业的发展。业内分析人士预测,到2020年,航空以及相关产业产值将占据迪拜GDP的3成,如此功能强大的机场,将会为迪拜南城带来广阔的居住需求。

十、特大人工河工程(利比亚)

利比亚南部沙漠地区蕴藏十分丰富的地下淡水资源,储存量相当于尼罗河200年的总流量。为解决人口饮水和工农业用水问题,发展农业生产,实现粮食自给,当时的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决定开采地下水,计划投入250亿美元巨资修建大人工河项目。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将撒哈拉大沙漠的地下淡水抽上来,再用累计全长4000公里、直径4米的巨型钢筋混凝土管道,输送到全国各地。该项目是当今世上水利工程之最,被称为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利比亚的特大人工河工程于1985年就已经开始建设,是全球最大的地下输水管道与水道工程,输水管道全长2820公里,还包含1300口水井设施,其中大部分深度超过500米,能够提供超过650万立方米淡水,是世界最大的浇灌工程,共分五期工程,目前已完成三期工程。

利比亚有60%的人口用水依赖该系统,但由于战事对系统造成的破坏,修复及后续阶段的工程预计在2030年才能完成,总投资250亿美元,约1650亿元。
利比亚位于北非地中海南缘,撒哈拉沙漠北部,是一个典型的沙漠国家。尽管该国拥有1900多公里的海岸线,但沙漠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95%以上。境内不但无常年河流,也无湖泊,降雨十分稀少,仅5%的土地年均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其余地方几乎常年不下雨。居民饮用和生产用水严重短缺。
因此,这条被誉为“大人工河工程”和“世界第八奇迹”的工程,不仅完全满足了利比亚的城市市政用水,而且使数十万公顷农田得以灌溉,一批大型农场相继建立。利比亚人民从此不用再为无水可用而发愁。
利比亚农业部高级官员曾经在会见应邀访问的各国媒体记者代表团时表示,尽管“大人工河工程”耗资巨大,但它与通过其他方式获取水资源相比,费用还是比较低的。据有关方面测算,如果通过管道从最近的南欧运水,每利比亚第纳尔(1美元约合1.3利比亚第纳尔)能获取水0.74立方米;通过船运方式是每利比亚第纳尔获水1.05立方米;海水淡化则每第纳尔可获取水0.79立方米;而通过“大人工河工程”采地下水则每第纳尔可取水9立方米。同时,该工程还对满足利比亚城市市政等方面的用水需求、促进该国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据介绍,利比亚目前在沙漠中共打井1300个左右,每天从这些水井中抽取地下水约643万立方米,通过全长5000多公里、直径4米的地下水泥管道以及沿途多级泵站,输送到北方数十个水库,能够满足北方沿海工业、城市市政用水以及40万公顷的农田灌溉。

在具体的水资源的分配上,农业项目占了主要部分,大约70%左右。另有28%用于城市市政,仅有2%用于工业。为什么要在农业上花费如此宝贵的水资源?利比亚有关人员表示,农业是利比亚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根本,大力发展农业,不仅能够给老百姓提供丰富的粮食、蔬菜和瓜果产品,而且还可以起到绿化环境,改善气候的作用。另外,通过地下水灌溉工程,还大大增加了当地植物和农作物的品种。据了解,之前利比亚大部分地区生长的都是耐旱的椰枣树,而现在葡萄、橄榄、桃子、苹果、樱桃、梨等各种果园随处可见。甚至于在利比亚你感觉仿佛不是来到撒哈拉大沙漠,而是来到了世外桃源。
对于普遍关心的利用如此大规模的地下水,是否会造成地面下沉,海水倒灌以及地下水资源枯竭等生态环境问题?利比亚农业部官员表示,利比亚“大人工河工程”是从数千米的地球深处含水层获取地下水,并通过电子设备24小时对每口井的水质、水位恢复情况进行检测,一旦某个井出现异常,就会立即停止取水。该官员称,根据西方地质学家估算,按利比亚目前的取水量推算,利比亚境内的地下水可用4860年,因此这些担心是不存在的。该官员还表示,利比亚方面也尽一切可能,节约用水,提高科学用水的效率。“因为在利比亚人看来,水比石油更珍贵”

十一、伦敦地铁项目(英国)

伦敦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其地下铁路运输系统仍在不断扩大,最新的伦敦地铁项目与2012年5月开工建设,项目将为伦敦地铁新增加26英里约41.6公里地铁,以及40座车站,包括10座全新车站以及30座翻修车站。


共有17家英国企业参与工程设计与建设,主线工程目前已完成80%,预计在2018年年底正式开通,于2020年全线贯通,项目总投资230亿美元,按当时汇率大约1500亿元。
伦敦地铁是英国伦敦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它于1863年1月10日建成通车。地铁车辆在伦敦市中心地底运行,至郊区在地面运行,其中地面运行线路占55%。
伦敦已经建成总长408公里的地铁网,是世界上第四长的地铁网络,仅次于上海地铁、北京地铁和广州地铁。

值得一提的是,伦敦地铁是世界上第一条电气化地铁,地铁列车通过第三轨供直流电,电压为600伏。列车运行速度约32公里/时,最大时速达96公里。伦敦地铁于1971年开始在维多利亚地区应用遥控和计算机技术操纵列车。

十二、马斯达尔城(阿联酋)

马斯达尔,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拟在首都阿布扎比郊区兴建的一座环保城市,"马斯达尔"在阿拉伯语中意为"来源"。马斯达尔将建在沙漠中,将成为世界上首个达到零碳、零废物标准的城市,可谓"沙漠中的绿色乌托邦"。这一计划已酝酿多年,于2007年1月21日正式对外公布,城市总体设计工作由英国著名建筑师诺曼·福斯特勋爵承担。

马斯达尔城,是阿布扎比计划的城市项目,由英国建筑公司和合作伙伴共同设计。这个城市的建设始于2008年,项目的最后阶段预计在2020 - 2025年完成。总投资将达220亿美元。

马斯达尔城在规划中使用的能源,将不会使用一滴石油,在城外的广阔沙漠里,将会修建大规模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设备同时种植大量的棕榈树和红树林,从中得到生物质燃料。在大海和沙漠之间的巨大风车,将成为马斯达尔城向世界发出的邀请函。由于阿联酋的夏季酷热而漫长,为了达到降温的效果,马斯达尔城内将修建众多的林荫小道,采用特制的滤网和风塔将为马斯达尔城打造一个天然空调。城市内的喷泉和河道可以起到降温的效果。这座城市的建筑高度将被限制在5层以内,12米的围墙将把马斯达尔城包围起来,形成一座古典的城池。汽车将禁止驶入城市内,在城市内只能步行,骑车或者乘坐公共电车,无疑是一个梦幻般的城市。

十三、港珠澳大桥(中国)

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广东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

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 于2017年7月7日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于2018年2月6日完成主体工程验收; 同年10月24日上午9时开通运营。
港珠澳大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南海伶仃洋水域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立交;桥隧全长55千米,其中主桥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 工程项目总投资额1269亿元。
港珠澳大桥因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和顶尖的建造技术而闻名世界。2020年8月16日,港珠澳大桥口岸珠澳货运通道正式启用。
港珠澳大桥的七个世界之最
港珠澳大桥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尤其是大桥的主体工程集桥梁、隧道和人工岛于一体,面临诸多世界级技术挑战。
1.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集桥梁、隧道和人工岛于一体,全长55公里,是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打破了世界上同类型桥梁的“百年惯例”
2. 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由中国交建联合体承建的海底隧道全长5664米,由33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沉管对接而成。这是迄今世界最长、埋入海底最深、单个沉管体量最大、设计使用寿命最长、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沉管隧道。也是中国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堪称港珠澳大桥“最难啃的骨头”,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为了预留30万吨级航道,沉管隧道最大埋深40多米,是世界第一次尝试沉管深埋。在教科书上,沉管隧道只有刚性、柔性两种结构体系,不能满足工程需求。经过国内外顶尖团队的共同研发,开发出全新的“半刚性”沉管结构,把沉管深埋的构想变成现实,并且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做到了沉管隧道“滴水不漏”。

3. 世界上最大断面的公路隧道。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的核心控制性工程——拱北隧道是世界上最大断面的公路隧道;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全长2741米,由海域人工岛明挖段、口岸暗挖段以及陆域明挖段三种不同结构的隧道连接而成。承建方中铁十八局在暗挖段采用国内首创、全球罕见的“曲线管幕+冻结法”施工,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难题,创造了“零误差”的曲线管幕施工纪录。
4. 世界上最大的沉管超级工厂。2012年2月,世界最大的现代化沉管预制厂在珠海牛头岛上落成。
5. 世界上最大的八向震锤。为了完成人工岛的建造,港珠澳大桥工程团队启用了世界上最大的八向震锤,这个超级武器能够轻易吊起1600吨的重物。在世界范围内首次使用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用巨型震锤吊起120个巨型钢筒,然后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到海底,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每个圆钢筒的直径为22.5米,几乎和篮球场一样大;高达55米,相当于18层楼的高度;而重量达到550吨,相当于一架空中客车A380。
6. 世界上最大的起重船。为了确保最终接头的成功安装,上海振华重工自主建造的世界最大起重船“振华30”前来助阵。这艘船是由30万吨油轮改装而成,船身长约297.55米,宽约58米,行深(船底到主甲板)约28.8米,排水量约15.8万吨,主甲板面积相当于2.5个标准足球场。最终接头的重量为6000吨,而“振华30”拥有世界第一的单臂架12000吨的吊重能力和7000吨360度全回转的吊重能力。
7. 世界上最大橡胶隔震支座。针对港珠澳大桥跨度大、地势复杂的特殊工况,中国南车旗下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出长宽各1.77米的世界最大尺寸的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该支座承载力约3000吨,为港珠澳大桥抵抗16台风、8级地震及30万吨巨轮撞击安装一枚“定海神针”。

十四、英吉利海峡隧道(英法)

英法海底隧道、欧洲隧道,1994年5月6日开通。是一条英国通往法国的铁路隧道,位于英国多佛港与法国加来港之间。

英吉利海峡隧道由三条长51km的平行隧洞组成,总长度153km,其中海底段的隧洞长度为3×38km,是世界第三长的海底隧道及海底段世界最长的铁路隧道。

从1986年2月12日法、英两国签订关于隧道连接的坎特布利条约(Treaty of Kanterbury)到1994年5月7日正式通车,历时8年多,耗资约100亿英镑(约150亿美元),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利用私人资本建造的工程项目。

隧道横跨英吉利海峡,使由欧洲往返英国的时间大大缩短。隧道长度50公里,仅次于日本青函隧道。海底长度39公里。单程需35分钟。通过隧道的火车有长途火车、专载公路货车的区间火车、载运其他公路车辆(像是大客车、一般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的区间火车。隧道由欧洲隧道技术公司经营,由于隧道建造费用极高,因此债务沉重。

西方传媒和学术著作都称欧洲隧道为人类工程史上的一个伟业。因为它总长踞世界之冠,为它投入了巨额资金,而且工程量宏大,从欧洲隧道中挖出的土石方计750多万立方米,相当3座埃及大金字塔的体积; 隧道衬砌中用的钢材,仅法国一边就相当于3座埃菲尔铁塔,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解决了许多工程技术上的难题。它在技术上的方针是要求可靠、先进。
它几乎排除了为隧道工程进行专门的创新设计的可能性,而是采取经过试验的成熟技术,在各个部分精心选取欧美不同国家的标准设计,以确保其高质量和可靠性。将成熟的先进技术在复杂的工程中成功地加以综合应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大大减小了工程风险。

十五、大兴国际机场(中国)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于2014年12月开始动工,占地面积2680公顷,计划辐射北京、天津与河北。航站楼面积达103万平方米,客机位137个,设计客流量4500万人次,分三个标段分别由北京城建、北京建工和中铁八局承建,工期1218天,计划于2019年7月15日建成,总投资约800亿元。未来的机场扩建则规划在2025年完成,届时北京机场将超越迪拜阿勒马克图姆阿提哈德铁路项目机场,成为世界最大机场。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创造了许多项世界之最:
1、世界规模最大的单体机场航站楼;航站区建筑群总面积143万平方米,航站楼主体103万平方米,共82个登机口。2、世界最大的减隔震航站楼:整个航站楼共使用1320套隔震装置。3、全球首座双层出发、双层到达的航站楼:整个航站楼地上、地下共七层。航站楼地上三四层为出发层,地上一二层为到达层。4、全球第一座高铁从地下穿行的机场:地下东西两侧是城际铁路和高铁。5、世界最大的无结构缝一体化航站楼:站楼混凝土结构F1层平面,565米×437米不设缝,是世界最大的机场单块混凝土楼板。
6、北京大兴机场是世界施工技术难度最高的航站楼:,全球首个“双进双出”的航站楼,82个登机口,安检后,从航站楼中心到最远端登机口约600米,步行时间不到8分钟,效率高于世界其他同等规模机场。7、世界最大的耦合式浅层地温能利用项目:北京大兴机场在绿色指标方面也属于世界领先水平。
8、世界最大的空管自动化系统机场跑道在国内首次采用“全向型”布局,采用了世界最大的空管自动化系统,建立了中国最大终端管制区,在航空器地面引导、低能见度条件运行等多方面运用世界领先航行新技术,确保了运行效率和品质。
据测算,大兴机场将实现国内转国内30分钟、国际转国际45分钟、国内转国际60分钟、国际转国内60分钟,机场最短中转衔接时间位于世界前列,为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增加了筹码。
智能旅客安检系统具5大创新点:智能旅客安检系统由自助验证分系统、人脸识别分系统、自动传输分系统、信息分系统四个分系统构成。四个分系统相结合,贯通整体智能化旅检业务流程,使得智能旅客安检系统具备旅客自助验证、防止漏验错判、无感身份识别、人包自动绑定、行李识别分拣、托盘自动回传、信息自动集成、信息快速查询八项功能特征。

拥有实现旅客自助安检查验的全流程自动化操作;首次创建以生物特征标签为关键信息的安检流程;首次实现随身行李与生物特征标签的对应;实现安全行李与可疑行李的分离和空筐回传;首次实现了旅客过检信息实时监控和即时倒查五大创新点。

十六、阿提哈德铁路项目(阿联酋)

阿联酋的阿提哈德铁路网计划将覆盖大部分UAE的城市,同时连接阿联酋的周边所有国家,其中包括:沙特阿拉伯、卡塔尔、欧曼、巴林以及科威特。铁路网将为阿联酋提供全新的陆路运输途径,该项目共有三期,第一期全长264公里连接Shah与Habshan已于2015年建成,第二期第三期全长分别为628公里和279公里,二期工程将连接Mussafah到沙特与欧曼边境,总投资为110亿美元,约720亿元。

十七、南水北调工程(中国)

中国北方大约住有中国近50%的人口,但却只有20%的水资源,为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匮乏保持用水平衡,中国从2002年开始建设这一项全世界最庞大的水利工程,工程共分三线,包括东、中、西线干线总长度达到了4350公里,惠及人口4.38亿人。该项工程总投资近5000亿元(数据来自2002年12月27日新华网),南水北调不仅是我国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也将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西线工程还没有开工建设。
东线规划: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管道。
中线规划:水源70%从汉江流域汇聚至丹江口水库, 由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丹江口水库调水,从河南南阳的淅川陶岔渠首闸出水,河南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

西线规划: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及时向黄河下游补水。还没有开工建设。
规划调水规模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南水北调有社会意义:1、解决北方缺水;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3、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4、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5、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南水北调经济意义
1、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3、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经济增长;4、扩大内需,促进和谐发展,提高了国内GDP。
南水北调生态意义
1、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2、改善北方当地饮水质量,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3、利于回补北方地下水,保护当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4、改善北方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5、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

十八、西电东送(中国)

中国提出西电东送设想至少已有20年的时间(1986年),电力部门付诸实施也已有10多年时间(1996年)。实施"西电东送"是我国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的客观要求,也是变西部地区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措施。根据有关部门规划," 西电东送"将形成三大通道。

一是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送往广东,形成"西电东送"南部通道;
二是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形成中部"西电东送"通道;
三是将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形成北部"西电东送"通道。
中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东部地区的一次能源资源匮乏、用电负荷相对集中。能源资源与电力负荷分布的不均衡性决定了西电东送的必要性。
"西电东送"就是把煤炭、水能资源丰富的西部省区的能源转化成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西电东送,在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中工程量最大、投资额最多,从2001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总投资将超过5200亿元。这一工程的实施,无疑将有利于西部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减轻了环境和运输压力,对于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能源结构、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西电东送"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十五"期间,"西电东送"将形成北、中、南三路送电线路:北线由内蒙古、陕西等省区向华北电网输电,5年后将向京津冀地区送电270万千瓦;中线由四川、重庆等省市向华中、华东电网输电;南线由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向华南输电,5年后将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西电东送"还将带动中国设备制造业、电力施工业、建材业等的发展。

十九、西气东输(中国)

"西气东输",是中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全线采用自动化控制,供气范围覆盖中原、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自新疆轮台县塔里木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库尔勒、吐鲁番、鄯善、哈密、柳园、酒泉、张掖、武威、兰州、定西、宝鸡、西安、洛阳、信阳、合肥、南京、常州,上海等地区。东西横贯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9个省区,全长4200千米。

2000年2月国务院第一次会议批准启动"西气东输"工程,这是仅次于长江三峡工程的又一重大投资项目,成为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标志性建设工程。
2009年,继西气东输工程后又一项天然气远距离管网输送工程:川气东送,该工程西起四川达州,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6省2市,管道总长2170公里,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9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的1/7,全部达产后预计为中石化增加销售收入200亿元。
西气东输一线和二线工程,累计投资超过2900亿元,不仅是当时在过去十年中投资最大的能源工程,而且是投资最大的基础建设工程;一、二线工程干支线加上境外管线,长度达到15000多千米,这不仅是国内也是全世界距离最长的管道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穿越的地区包括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山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惠及人口超过4亿人,是惠及人口最多的基础设施工程。
我国中西部地区有六大含油气盆地,其中包括:塔里木、准噶尔、吐哈、柴达木、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根据天然气的资源状况和勘探形势,国家决定启动西气东输工程,加快建设天然气管道,除了建成的陕京天然气管线,还要再建设3条天然气管线:塔里木-上海、青海涩北-西宁-甘肃兰州、重庆忠县-湖北武汉的天然气管道,以尽快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满足西部、中部、东部地区群众生活对天然气的迫切需要。从更大的范围看,正在规划中的引进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的天然气管道将与西气东输大动脉相连接,还有引进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天然气管道也正在规划,因此,这两条管道也属"西气东输"之列。
西气东输工程投资巨大,全部工程预算超过1500亿人民币,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就工程本身来讲,当时据初步测算,与进口液化天然气相比,塔里木天然气到上海的价格大概便宜6分钱以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与东部地区大量使用的人工煤气相比,虽然煤气价格便宜,但其热值远低于天然气。按同等热值计算,塔里木天然气到东部的供气价每立方米只相当于煤气的三分之二。按此价格,气田开发企业和管道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应是有保障的。

二十、青藏铁路(中国)

青藏铁路,简称青藏线,是一条连接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国铁Ⅰ级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东起青海省西宁市,西至格尔木市,于1958年开工建设,1984年5月建成通车;二期工程,东起青海省格尔木市,西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
青藏铁路由西宁站至拉萨站;线路全长1956千米,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千米,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千米;共设85个车站,设计的最高速度为160千米/小时(西宁至格尔木段)、100千米/小时(格尔木至拉萨段)。截至2015年3月,青藏铁路的运营速度为140千米/小时(西宁至格尔木段)、100千米/小时(格尔木至拉萨段)。
青藏铁路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最高的火车站,最高的的铺架基地,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高原冻土铁路最高时速,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的世界之最如下:
1、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达960千米,最高点为海拔5072米。
2、青藏铁路也是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穿越戈壁荒漠、沼泽湿地和雪山草原,全线总里程达1142千米。
3、青藏铁路还是世界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多年连续冻土里程达550公里。
4、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山车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车站。
5、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隧道,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
6、全长1686米的昆仑山隧道,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
7、海拔4704米的安多铺架基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铺架基地。
8、全长11.7千米的清水河特大桥,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

9、建成后的青藏铁路冻土地段时速将达到100千米,非冻土地段达到120千米,这是火车在世界高原冻土铁路上的最高时速。

赞(21)
------------------------
K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6-06 13:00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01-11 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