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为什么末世主题的电影中出现的动物总是狗,很少有猫?[5P]
本頁主題: 为什么末世主题的电影中出现的动物总是狗,很少有猫?[5P]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大师兄的救兵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1238
威望:410 點
金錢:18412 USD
貢獻:11212 點
註冊:2015-12-15

为什么末世主题的电影中出现的动物总是狗,很少有猫?[5P]

作者 / 王豆皮

从 3 个方面尝试分析「末世电影中狗多于猫」的成因(借助动物行为学、社会心理学以及编剧理论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①猫、狗驯化史差异;

②猫、狗对人的依赖程度;

③猫、狗在西方文化中的形象差异。

(一)猫与狗的驯化史差异——末世气质与镜头表现力(1)猫的驯化时间短于狗

首先,猫与狗的驯化历史非常不同,目前认为,狗的驯化时间要远长于猫。

狗的驯化,最早可能始于 4 万年前[1][2],最晚也可追溯到 1 万 5 千年前[3];而猫的驯化,则可能始于 4 千年前到 1 万年前[4][5][6][7][3],也有观点认为,猫的驯化至少在 9500 年前就开始了[3],但总归还是短于狗的。

(2)驯化起源与末世气质

狗的祖先:狼,最初可能是被人类营地的残羹冷炙所吸引[8],如吃剩的骨头等,而开始逐渐聚集到人类营地周边。

狼与人这两个群体,互相都保持着警惕[9],在尾随人类捡剩饭的过程中,狼通过叫声预警危险的本能,在无意间,很可能也为人类带来了好处;甚至在人类捕猎时,这些「营地狼」也提供了一些帮助,随着人类选择性地接纳那些、攻击性更低的狼,人为筛选的作用开始介入自然选择,于是,狗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成了原始人类狩猎采集生活的好帮手[8][2][3]。

而猫的祖先,则是被人类的农业发展所吸引。人类在农业上的成功,带来了能够维持一段时间的定居,以及粮食贮藏技术[10],而保存着粮食的粮仓,则引来了啮齿动物,例如老鼠[5],而老鼠又引来了猫,于是,粮招鼠、鼠引猫,事就这样成了。

当人类驯化狗(狼)的时候,还过着狩猎采集式的生活,又由于需要经常迁移,因此,如何捕到猎物、以及如何在迁移中保护自身安全,都是人类迫切要解决的生存问题,而这样的场景,恰恰暗合着末世题材。

从某种角度来说,末世背景往往也意味着回归原始

——「开局一条狗,装备全靠捡」

同时,狗的3 个技能都与末世场景非常契合:

①预警技能,暗示着环境的危机四伏;

②搜寻技能,暗示着物资的短缺;

③协助狩猎的技能,暗示着丛林法则。

而猫与人类农业的紧密联系,使其相比狗而言更具「现代气质」,若非人类农业文明的丰饶,人与猫,或许就不会相遇,因此在猫与狗中,后者显然更具「末世气质」。

(3)驯化造就镜头表现力——狗面部肌肉的进化(演化)

漫长的驯化,不但改变了狼的行为,同时也改变了它们的解剖结构。例如,狗与狼相比,在眉毛的位置多了一种肌肉,让狗的眉毛能做出更多运动[11],形成一些类似「眼神」的表情。

虽然电影中的猫或狗,完全可以通过特效来制作,不一定需要动物演员,但为了更加逼真,还是得尽量贴近现实中的动物,因此从这一点来说,狗可以做出更多的「面部表情」,在「表演」方面的发挥空间更大,也就更具镜头表现力。

(二)人对社会关系的需要——独立的猫、依赖人的狗(1)编剧原理与社会需要

在《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一书中,将诸如《泰坦尼克号》这样的灾难电影,归类为「麻烦家伙」型影片,意指:身处特殊环境中的普通人,遭遇了一个大麻烦[12]。问题中所列举的《我是传奇(I Am Legend)》显然就属于这一类型(但《芬奇(Finch)》应该不算)。

在「麻烦家伙」型影片中,最关键的一条法则就是:麻烦越大,效果越好。主角面临的挑战难度越大,就越能彰显主角的伟大,影片往往也就越精彩[12];同时,主角所对抗的力量越强大、越复杂,也越有利于人物和故事的充分发展[13]。

因此,像《我是传奇》这样的电影,通常就要把主角置于比较绝的绝境中;比如,不仅要让主角处于丧失病毒泛滥的末世,还要让他「孤身一人」,没有(或缺少)人类同伴。

但,我们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有很强的归属需要(need to belong)[14],我们希望与他人建立持续且正向的社会关系,以产生归属感[14][15];与人产生联结,也会让我们感到幸福[14];而加入一只动物角色,通常就能在不给主角带来太多助力的情况下,展现出人物在绝境中对社会关系的需要。

而从「人对社会关系的需要」这一角度来说,相比偏向独居的猫,狗通常是更适合的选角。人和狗都是社会性很强的动物,同时二者构建社会群体的方式也非常相似[9];通常来说,人在家庭中饲养狗的同时,狗也将人纳入到了自己的社会体系中[16][17],动物行为学家 -康拉德·劳伦兹(Konrad Lorenz)认为,狗对饲主的「信赖」可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将饲主当成父母,二是将饲主看作「狼群」中的一员[18]。

在电影《我是传奇》中,主角的狗:萨姆(Sam),一出场就追随主角左右,作为主角在末世中最亲近的朋友和精神寄托,萨姆的存在凸显了主角内心的孤独[19]。

而《我是传奇》原著小说中的狗,则是主角在求生过程中所遇到的流浪狗。小说中对人狗初次相遇时的描写,同样深入展现了在末世之下,主角的孤独和无助:

[20]在那段漫长的岁月里,他一直很希望能够找到一个伴,如今,好不容易看到一只活生生的狗,却在片刻之间又失去它了。就算那只是一只狗。只是一只狗?对罗伯特·内维尔来说,那只狗是整个地球演化的最巅峰。

(2)安全基地效应——独立的猫、依赖人的狗

在心理学的依恋理论中,有一种现象叫「安全基地效应」(secure-base effects),例如,当幼儿在感到害怕时,就会向着母亲爬去[21],这时母亲就像环境中的一个「安全基地」[22],可以让幼儿感到安心;有研究表明,狗可能会对饲主有类似的需要[23][24][25],而猫则不太有这类需要[26]。

因此,从猫与狗不同的行为表现来说,在末世背景下,狗与人更容易演绎出「相依为命」的戏剧效果。

(三)西方文化中的猫、狗形象差异

虽然在今天看来,将西方文化简单地视做一个整体,是粗糙且不严谨的方式,但本回答并非专业的学术文章,同时也是为了方便,所以我就不做细分了,望知友们谅解~

在西方文化中,「人狗平等」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观念[27]。狗被视作家庭的一员[8][28],还有人主张不对狗使用「宠物」这一称呼[8]。

在他们的语言中,也有这种平等观念的体现,例如「You lucky dog!」意为「你真是个幸运儿!」[29],以及「Every dog has his/its day」意为「人人都有得意时」[29][30];与此类似,狗在英语中通常带有褒义[28][31][30],同时也是忠诚、警惕、乖巧的象征[32][28][30]。

而在西方文化中,对猫的印象则多偏向于负面[33],猫被认为是虚伪的和懒惰的[34][18][33],是不详的象征[33][30],通常被与巫术和神秘力量联系在一起[35][36],甚至还成了恶魔的化身[35][33][31]。

因此,从西方文化的角度看,如果要塑造一个正面的动物形象,狗比猫的出场率更高,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作为一名「动物行为学」爱好者,我更赞成康拉德·劳伦兹在《所罗门王的指环:与鸟兽虫鱼的亲密对话》[37]中所提出的观点:真实的、自然的动物,要比「拟人化的动物」更加有趣且迷人。








赞(4)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11-16 11:28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01-07 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