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万物皆可鬼畜”,但亚文化总会被收编[10P]
本頁主題: “万物皆可鬼畜”,但亚文化总会被收编[10P]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大师兄的救兵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1238
威望:410 點
金錢:18412 USD
貢獻:11212 點
註冊:2015-12-15

“万物皆可鬼畜”,但亚文化总会被收编[10P]

最近一个月,B站上最火的梗是“穿山甲”。



这个梗的起源,来自一部2011年的抗日题材电视剧《激战江南》。该剧第12集中,一个代号“穿山甲”、以炊事员身份潜伏在新四军队伍里的特工,试图用在鸡汤里下毒的方式杀害高级领导人。在被当场揭穿后,气急败坏的他想要拉手榴弹与大家同归于尽,没成想,手榴弹也是假的。一番颇为尴尬的“自我暴露”后,这名特工吐血身亡。


由于表演略显浮夸、人物设定过于离谱,这个桥段被无数B站鬼畜区UP主重新剪辑、改编,成为年轻人心中的新晋“鬼畜明星”。


“好玩,有意思。”IT从业者张诚对《财经》E法表示。这位参加工作三年多的年轻人,在大学时就是鬼畜文化的忠实爱好者。在他和同好的眼里,“万物皆可鬼畜”。一件事物一旦被“鬼畜化”,其原有的概念和含义被解构,会形成一种独特的搞笑和幽默氛围。


“一个人,一件事,本来在我们的眼中形象是被固定的,但一旦被鬼畜,就会呈现另一种形象。这种反差让人乐此不疲。”张诚说。


近日被曝出丑闻的著名歌星王力宏,也逃不过被鬼畜的命运。在B站搜索栏键入“王力宏”,会出现大量对其以前歌曲MV和访谈的鬼畜视频。在这些视频中,王力宏此前“优质偶像”的形象被分解为一段又一段或语义重复、或台词应景的新“段子”,收获大量网友点赞、留言。


“也许,这才是真的王力宏。”在一个鬼畜视频下的留言如是说。


“每一段鬼畜的走红,背后都有流量和表达欲的双重加持。”有鬼畜视频制作者这样形容。在过去十多年中,鬼畜作为一种互联网亚文化,拥有了大量的年轻受众。同时,在社会多方面的影响下,鬼畜也难免潜移默化。未来,它最终将融入主流,还是继续特立独行?


舶来品生根发芽



按照圈内受到广泛认同的看法,鬼畜2008年起源于日本弹幕视频网站NICONICO,特指通过音视频剪辑,用频率极高的重复音画组合而成的一段节奏同步率极高的视频,一般以高度同步、快速重复的素材(一般为电视剧或电影素材)配合BGM(背景音乐)“鬼一样的抽搐节奏”来达到“洗脑”或喜感效果。


在NICONICO网站被称为“鬼畜界鼻祖”的《最终鬼畜蓝蓝路》视频中,著名的“麦当劳叔叔”以极高的频率不断重复着魔幻的动作,发出“蓝蓝路”等无意义的声音,这与人们对这个人物一直以来的印象并不相符。这个视频在2008年1月出现在NICONICO后瞬间引爆流量,一度霸占热榜。







《最终鬼畜蓝蓝路》原视频。它被鬼畜圈人称作“万恶之源”。以上截图几乎是在同一秒内抓取的。



“实际上,这就是把原本麦当劳宣传广告视频中人物作出的某一个动作、声音通过剪辑反复播放,达到一种搞笑的效果。”张诚介绍。


“搞笑在哪里呢?”记者追问。


“你管他呢——和麦当劳叔叔原本的形象大相径庭,本身就是一种搞笑。”张诚说。


很快,这段视频就被传到日本以外。2008年5月,该视频登录当时在中国热度极高的A站。《最终鬼畜蓝蓝路》在中国产生巨大影响,而其作品名中有“鬼畜”二字,这一视频形式因此在中国也就被称为鬼畜。


“当时这个视频登录本身,就代表一种文化符号在中国的问世。”鬼畜UP主“方则”告诉《财经》E法,这位34岁的金融从业者早在2008年,也就是上大三时就已开始关注鬼畜,“我相信,这也与A站方面有意无意的推广分不开。”


2009年,B站成立,随后,这一视频也在B站出现。


但在另一批UP主眼中,鬼畜的实际起源更早。


“你要把这种形式看作一种亚文化”,UP主“DA鹏”表示,“延伸到新千年前后,这种形式已经出现了。”


DA鹏介绍,在2000~2010年间的互联网上,这类作品以FLASH动画、拼接视频为主要形式,主要传播渠道是初代网络社区,如论坛、贴吧等。由于没有专门的视频网站,这种视频制作和推广的成本均要高于现在。其中代表作有《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等。


“以戏谑的方式解构权威。那种不和谐、跳脱的拼接感和无序感让人耳目一新。”DA鹏说。


无论起源为何,在鬼畜圈内人看来,这种内容看起来更“虚无”,受众更小的视频创作形式,部分改变了后来中国网络文化的形态。


自从《最终鬼畜蓝蓝路》在中国网络爆火后,各大视频网站随后均添加了“鬼畜向”“略鬼畜”等视频标签。


与时事新闻的紧密结合成为这一阶段鬼畜视频的特点。通过将流行的新闻作为鬼畜对象,打造鬼畜明星,一系列明显具有流量运作意识和IP概念的视频应运而生。


“那时候,央视新闻这样的素材是大家最喜欢的,”“DA鹏”回忆,“从另一个角度解构主流语境、展示自我观点是一件很爽的事情。”但“DA鹏”强调,解构不意味着不认同,而是另一个角度的观察,“更像是一种补充。”


“方则”也觉得,2008年开始,鬼畜视频中的主角不再单纯地表演,而是试图去表达,试图承载一些意义和功能,“有说教的意思,但这种说教很有趣,很容易为年轻人接受。”


以“荼荼丸”为代表的一批鬼畜制作者们,同样意识到了鬼畜视频本身的流量价值,“打造所谓的‘鬼畜宇宙’,也就是有选择地捧红一批素材里的人物,通过高频的创作形成矩阵。”


以电影《帝国的毁灭》里的“元首”、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的配音演员葛平、魔幻搞笑的广告“金坷垃”为代表,鬼畜文化开始在中国网络上被发扬光大。


“彼时的鬼畜并不受主流文化重视,所以相应的,也没有受到监管的注意。”“DA鹏”回忆。一大批严肃历史、新闻中的人物均难逃鬼畜“魔掌”。


巨大的聚集效应,让视频网站们发现其中商机。2015年开始,以A站、B站为首的视频网站开始有意识地联合一批鬼畜热门UP主发掘这场流量盛宴。


商业化,不是不可能


2019年,“暗夜HJ”开始入坑鬼畜。那时他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巨大的职场压力和枯燥的“社畜”日常让他对鬼畜充满热情。


B站上多位成名已久的UP主制作的教学视频,帮助他厘清了鬼畜视频制作的全流程。“这些人都是响应B站平台的号召,有意识地推广鬼畜文化”,“暗夜HJ”介绍,“当然这本来也是他们兴趣所在”。


随着A站日渐式微,不少UP主跳槽到B站,专职从事鬼畜视频“调教”。在这批元老的带动下,一大批新人UP主开始加入这一行列。


“暗夜HJ”介绍了鬼畜视频的制作流程。


首先是积累、打磨素材。一般而言,一位新人UP主会首先选定数个甚至一个明星、一种风格进行集中积累。这是由于,不定向的素材积累往往会让鬼畜UP主陷入“什么都懂,什么都不精,撒胡椒面”式的困境。而对某一类素材背后涵义、概念、延伸语境的掌握,是做出优秀鬼畜视频必不可少的环节。


确定并积累一定量素材后,就进入创作环节:选曲、扒谱、填词、调音、剪辑等。“这个环节最难的,往往还是创意。有的牛人能把电视剧《征服》里刘华强犯罪桥段与化学方程式结合,能把诸葛亮一出祁山与充电宝结合;而有的想破头也没这种意识。”“暗夜HJ”说。


视频制作本身也充满了挑战:从基础的PS、PR到高阶的AE乃至Melodyne(音频处理软件)、WavesTune(自动修音插件)、FL Studio(编曲软件)等,把原本支离破碎、音色南辕北辙的各类素材拼接成较圆润、自然、没有太强“违和感”的鬼畜作品,需要在声音后期上下大量工夫。此外,视频本身的剪接和再创作也十分重要。


著名的“调教”环节,就是特指利用声音编辑软件,根据鬼畜具体类型进行逐帧逐音的调音,以达到使声音素材与BGM和谐同步,或直接以声音素材“演奏”出原版歌曲,抑或以声音素材“演唱”原版歌曲的效果。


“鬼畜视频剪辑的至高境界,在于各类视频素材的无缝衔接,就是看起来特自然,让人觉得是一部电视剧或电影里出现的,而不是拼接的。这个要求的功力就深了去了。”“暗夜HJ”说。


最后的关键点在于封面和文案。“这一部分相对简单点,但封面肯定要选好,让人有点进去的欲望。”“暗夜HJ”总结。


2015年,B站鬼畜大区正式成立。这个以视频发迹的流量网站,开始认真对内部的鬼畜视频及其衍生文化进行规制和引导。“我认为,这也是B站试图对鬼畜视频进行商业化运作的开始。”混迹鬼畜圈子8年多的UP主“雷鬼homo”表示。


同年4月30日,彼时还在上高中的UP主Mr.Lemon制作了一段时长为2分12秒的视频。视频的标题是《【循环向】跟着雷总摇起来!Are you OK!》。封面上的雷军拿着话筒喜笑颜开,“ARE YOU OK”几个英文大字标在空白处。


截至2021年12月20日,这条视频播放量达到3958.9万,仅弹幕就有18.4万条,评论18.4万,被B站收录进“入站必刷85大视频”。相较而言,即使是不少B站的热门番剧,播放量也仅在1000万级别徘徊。







这个名为《【循环向】跟着雷总摇起来!Are you OK!》的鬼畜视频,也成为“ARE YOU OK”段子的起源。



这条视频也成为鬼畜区正式“出圈”的代表。很快,雷军蹩脚的英语口音和夸张的肢体动作就在互联网上爆红。


雷军本人对这类“恶搞”的开放态度,更加剧了鬼畜的发扬光大。小米公司迅速买下了这首歌的版权,并将鬼畜视频和《Are you OK》歌曲内置到小米音响的语音库里。很快,大量小米公司自制的鬼畜视频开始在B站上流传,其中不乏雷军本人的“倾情出演”。


“Are you OK ”火了以后,互联网广告商们似乎发现了这块未经开垦的“处女地”。大量互联网公司和其他资本开始进驻鬼畜区。


2020年初疫情爆发,办公平台“钉钉”也因自身收到的大量“差评”选择在B站发布官方鬼畜《钉钉本钉,在线求饶》,目前播放量也已达2900余万。它也同时带动了支付宝等阿里其他产品在B站的鬼畜化营销。“一次绝佳、绝佳、绝佳的危机公关。”一位不愿具名的上海公关公司从业者如此评价。


随着各种鬼畜梗的流行,各大公司的鬼畜营销已成为一种“常规操作”。


多位从业者对《财经》E法表示,那些真正成熟的鬼畜制作者“可以靠这个吃饭”。而“成熟”的定义在于较高的关注度(一般为50万以上粉丝)、强大的活跃粉丝数和流水线式的生产能力(至少每周有1~2次更新)


具体而言,这些制作者会选择在鬼畜视频的结尾或中间露出广告。这种行为往往伴随着弹幕的一片“快跑啊”“恰饭的味道”字眼。


“只要不过分,这种广告植入没啥。”“雷鬼homo”说。


此外,这些制作者还会接一些帮助公司制作发布会和广告需要的鬼畜宣传片。“这些人往往比专业的广告公司更有经验,知道如何调动起观众的情绪。”“雷鬼homo”强调。


“暗夜HJ”表示,成熟的鬼畜UP主接广告的价格一般为1000元~3000元/次,一年平均有10~15次广告,算下来最高能有数万收入。要是单纯替人做视频,收入则会稍低,一般在500元~900元/分钟。


卖“教程”也是赚钱的手段之一。那些知名的UP主,其制作鬼畜的付费课程往往在15元~100元/节不等。


此外,鬼畜视频的BGM(这里特指经过UP主“调教”后的背景音乐)更是吸金利器。有些现象级的鬼畜UP主,在拥有几个爆火的鬼畜视频后,其BGM版权往往能买到30元~40万元以上,最高可达100余万元。


对于那些站在流量顶端的鬼畜UP主而言,“他们本身就是一种亚文化符号,出席一些动漫展会、公司年会也有钱拿。”“暗夜HJ”说。他介绍,顶级鬼畜大咖出席线下活动的收入每次都在万元以上。


平台方也有意引导这股力量。某视频网站的一位前员工对《财经》E法表示,除了发布各类制作规范、提供精细化鬼畜编辑器,为鬼畜视频提供良好创作环境外,平台方偶尔也会亲自“下场”,引导鬼畜区流行的题材,“最主要的目的是确保鬼畜素材不间断”。







对《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经典电视剧的改编也成为鬼畜视频的一个“重要方向”。



“你观察一下近期流行的鬼畜梗,从开始的诸葛丞相、金坷垃到印尼电信、马保国再到二仙桥、山东菏泽曹县、华强买瓜、穿山甲,每个梗的流行时间都在1~2个月间。超过这个时间,梗可能会失去创作动力和灵感。此外,马保国这样被官方媒体定性的不良价值取向,平台方也会以停止上首页、取消推送等手段加以规制,并很快代替以新的梗。”这位前员工介绍,“确保‘梗’不断的根源动力,在于它能带来巨大流量。”


鬼畜的侵权之惑



2018年3月,当时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秩序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要求,坚决禁止非法抓取、剪拼改编视听节目的行为,不得擅自对经典文艺作品、广播影视节目、网络原创试听节目作重新剪辑、重新配音、重配字幕,不得截取若干节目片段拼接成新节目播出。


业界认为,《通知》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鬼畜视频、影评解说类视频的创作。《通知》发出后,包括B站在内的视频网站和自媒体账号进行了数月整改,这一年来自影视剧的“鬼畜明星”大幅减少。


平台们的解决办法是,等某人成为“鬼畜明星”后再与其进行商业合作,获得授权。但相较于更迭速度极快的鬼畜文化圈,这个办法的效率明显偏低。


无独有偶,2021年12月15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2021)(下称《细则》),《细则》要求,短视频节目等不得出现“未经授权自行剪切、改编电影、电视剧、网络影视剧等各类视听节目及片段的”等内容。


业内普遍认为,《细则》的发布,意味着包括鬼畜视频在内的多种短视频将受到严格规制。


那么,鬼畜视频这种形式到底侵权吗?


“雷鬼homo”的大学专业是法律,研究生主修海事法,“玩鬼畜后,尤其是监管部门发出规制后”又自学了知识产权法。结合自己制作鬼畜的经验,他提出了对于鬼畜视频版权问题的看法。


“在一开始的‘扒谱’环节里,我觉得确实没有太多独创性。”他指出,这一环节中,作者利用专业软件对原版音乐进行分析、分离,目的是分析出原版音乐每一个音节的时长和音高,以便将声音素材匹配贴合,并不产生新作品。这些原版音乐的“数据信息”,自该作品诞生之时就已经存在,无需鬼畜作者发挥创造性劳动即可获得。


到了“调教”和“混音”环节,制作者会根据想要表达的内容对原版歌曲进行重新填词,“新词本身可以构成文字作品”,且声音素材的选取和剪辑都是制作者创造性的表达,再加上部分作品本就是直接谱曲创作,他因此认为“这一部分的独创性相对较高”。


至于最后的“剪辑加工”部分,“雷鬼homo”也有点拿不准:“有的鬼畜是音配画,其画面来自于较为独立完整的已有视频片段,制作者仅进行少量的剪辑、调速;有的则是画配音,制作者从海量素材中挑选与音乐匹配的画面,“就像一名导演一样”,体现了部分独创性表达。因此就这一问题,他想“求助更专业的人士”。


另一位制作者“暗夜HJ”表示,他也看过相关的法律论文,“我们干这个的,实际上都有点担心这个事儿(侵权)”。


“暗夜HJ”说,在实际运用上,鬼畜视频作者可能具有三大抗辩权:一是合理使用,二是默示许可,三是不具有营利性,“这三个点也是制作者们能找到的对自己有利的点。”


但他也同样不确定自己的判断:“毕竟不是专业的,还是希望专业人士给我们解解惑”。


专家对这件事怎么看呢?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丛立先认为,鬼畜视频这一形式本身游走在侵权和不侵权的边界上,类似问题的探讨不能将其普遍化,还需“具体案例具体分析”。


丛立先认为,对于那些混合了很多视频素材、每段素材在总视频中占比较低的鬼畜视频,“确实大概率可以构成合理使用”。


丛立先进一步指出,现行《著作权法》对著作权侵权方面的内涵很清楚,一是是否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使用,二是这种使用有没有限制和例外。“我主要讲一讲限制和例外情况”。


丛立先强调,现行《著作权法》提出了“适当引用”的概念:“怎么理解这个‘适当’呢?一是在特殊情况下使用,二是不与作品的正常使用相冲突,三是没有损害著作权人的利益。”


为了进一步诠释这个重要概念,丛立先举了个例子:那些使用极个别甚至仅一段素材的鬼畜视频,但表达的意思与原素材完全不同,“比如那些西方网站上的视频,用名人或总统的视频素材剪辑成搞笑、讽刺涵义的鬼畜视频——即为了介绍、评论或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的作品的——这种视频在著作权法上可定义为‘滑稽模仿’,它本身也是一种合理使用。”


丛立先总结,若鬼畜视频表达的内涵与原作品不同,“为了说明另一个问题”,不侵犯原作品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是可能构成合理使用的。这一问题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量化规定,“实际运用中的自由裁量权是较大的”。


对于“暗夜HJ”提出的“是否营利”抗辩要素,丛立先明确指出,若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使用其作品,又无限制和例外情形,“那么就可能构成著作权侵权。营利与否,仅是其承担侵权责任大小和后果的考量因素,不作为侵权与否的考量因素。”


对于“默示许可”要素,丛立先强调,现行《著作权法》抗辩理由中“根本就没有默示许可一条,也不存在对其意思隐含的体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有类似看法,鬼畜视频更多的不是在重新展现原作品,而是通过不同元素混搭的效果达到搞笑娱乐目的,“对原作品的利益冲突和损害其实是非常有限的”。


“比如说,一个鬼畜视频用到了100个素材,每一个或每两个素材来自于不同的作品,存在混剪的可能,这个过程对于每一个具体作品的侵权都不是太严重,甚至可以不认为构成了侵权。即使用到了实质性内容,也可以构成合理使用。”刘晓春认为。


对于可能出现的“背离原作品初衷”的鬼畜视频,刘晓春认为,这可能构成《著作权法》提及的篡改和歪曲,即对原作品的篡改造成了对于原作品作者声誉的影响。但实际中的鬼畜视频“往往不会对影响原作者声誉,顶多是用原作品素材去表达一个新的概念,这与保护作品完整权并不矛盾。”


刘晓春总结,自己比较倾向于现行的多数鬼畜视频“属合理使用范畴”。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熊文聪也表示,现行《民法典》已经取消了对于侵犯肖像权(严格来讲这里指的并不是作为人格权的肖像权,而是作为财产权的公开权)必须“以营利为目的”这一构成要件。因此,侵犯著作权和侵犯肖像权是一致的,“不具有营利性”不是法定的抗辩理由,但同时,这两种权利都有权利例外的情形,即“合理使用”可以作为不侵权的抗辩事由。


“《民法典》第1020条规定了“肖像权合理使用”的情形,《著作权法》第24条规定了“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内涵与外延,即一旦引发侵权纠纷,应当由法官在个案中判断,被诉的鬼畜视频是否影响被利用作品的正常使用,是否不合理地损害了原作品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讲,就是评估涉案鬼畜视频的挪用或改编情形是否存在交易成本过高的情况,是否存在值得保护的特定公共利益(如学习教育、科学研究、文艺批评等等)。”熊文聪强调。


最终会被融入主流?



“每一段鬼畜的走红,背后都有流量和表达欲的双重加持。”平时就颇爱思考的“暗夜HJ”这样形容鬼畜。


“你们要去怎么理解这种文化现象——是关切、批评还是鼓励?最重要的是,这种文化现象已经深入中国的互联网,成为一个重要的表达渠道。”“DA鹏”说,自己对鬼畜文化的未来感到迷茫。


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曾提出“衣帽间式的共同体”概念。在这个共同体中,人们暂时从现实生活的角色里跳脱出来,在兴趣指引下寻求网络虚拟空间中的共同意义。这一共同体中,成员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审美取向的相似性,强化了成员身份的相互指认。这个概念似乎可以解释鬼畜迷们通过观看鬼畜视频获得的快感和自我身份的重新构建。


美国著名媒介和文化研究学者亨利·詹金斯对粉丝文化颇有研究。他认为,粉丝文化模糊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界限,粉丝在原始文本的基础上生产出符合自身文化定义的文本,由此转变为生产者。


“类似于弹幕文化,这里面有种仪式感在,而这种仪式感是由‘行话’‘黑话’和整体的氛围共同组成的。”“暗夜HJ”说,“这其实是二次元们对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吴畅畅认为,鬼畜文化已经演变为当前青年“以强迫性重复为特点,表达出的一整套生活和话语方式”,强调自身发声的权利和方式,“即怎么看待和处理这个世界中的问题”,体现出文化的代际感。


吴畅畅觉得,对鬼畜文化要从两个方面分开看:一是表现形式,二是其功能性。


就表现形式而言,鬼畜以文本倒列为基础,特点为视频或语言的强迫性重复,“洗脑”性极强,以起到讽刺、讥讽或价值判断等效果。


功能性上,鬼畜视频通过上述形式消解了被鬼畜对象的某种权威,产生某种快感,“而快感的来源,我觉得是以错位剪辑的形式对鬼畜对象造成极大的讽刺,形成某种反讽的效果。”


随着鬼畜作品广泛传播,大量作品中所存在的道德问题争议也日益凸显。


2019年,蔡徐坤向B站发送律师函,称其鬼畜视频“侮辱人格尊严”,B站各UP主在短时间内推出大量蔡徐坤鬼畜视频作为回应,蔡徐坤粉丝与UP主之间的混战曾一度在网络上引起极高的关注度。


各大视频网站上流传过这样一句话:“最怕鬼畜动了情。”在广大鬼畜迷心中,这句话被理解为“认真你就输了”、“鬼畜里的人设和现实不一样”。


“鬼畜文化,更多的是一种独特的表达风格,其内容现在变得不那么重要。”“DA鹏”说。


2019年开始,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也开始逐渐使用鬼畜作为其视频剪辑的一种形式。这种现象与大量企业的“鬼畜营销”一起,似乎预示着鬼畜文化某种程度上的的融合。而鬼畜本身,也正从数年前的乱象频发,过渡到如今的“正能量满满”。


伯明翰学派的一个经典论断是,一切青年亚文化最终都会被主流文化所融合。


吴畅畅认为,这种融合目前正从商业和文化两个维度发生。在他看来,监管部门近期颁布的一些制度,本意是借助法规的方式对鬼畜文化进行治理,“通过商业视角(即版权)达到其文化诉求。”


“这个环境需要规范”,“方则”说,“不然很多UP主的制作有点没下限。融入主流,本身也是鬼畜发展的一种办法。”



































赞(6)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12-25 11:50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01-05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