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何还会有元清两朝入主中原?
本頁主題: 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何还会有元清两朝入主中原?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明白人


級別:騎士 ( 10 )
發帖:1209
威望:305 點
金錢:3353 USD
貢獻:785 點
註冊:2021-11-02

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何还会有元清两朝入主中原?

得民心者得天下。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相信这两句话大家都是耳熟能详,前者的意思是得到老百姓的支持,那么就可以得到天下;
后者的意思是君王如船,老百姓如水,水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淹没,意思是老百姓是君王统治天下的基础所在,安抚好老百姓统治就没问题,安抚不好了,那么将会有被颠覆统治的可能。

简单来说,两者的意思都显示出老百姓的重要性,意思是有着老百姓支持才可以得天下,才可以坐稳天下。但是既然“得民心者得天下”,那么为什么还有元清两朝入主中原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在古代,所谓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只不过是胜利者的一种自我贴金方法罢了,真正得天下,关键不在于所谓“民心”,而在于军事实力硬不硬,也就是说以实力来说话,而这点在元清两朝身上最能体现出来,这两朝就是以武力夺取的天下。

当然也不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毫无道理,其实还是有着一定道理的。因为可以得“民心”者,自然是好得天下,更是容易坐稳天下,只不过这里有个最大的区别在于,所谓的“民心”,从来不是指底层老百姓的民意,而是指大小地主、没有入仕的读书人等等精英阶层的“民心”,只要笼络住他们,得天下就可以事半功倍,至于底层老百姓的“民心”,已经被精英阶层代表了,根本不重要。

再纵观元清两朝,得“民心”的方式是越来越成熟。元朝的统治粗糙,野蛮而霸道这是出了名的,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像元朝在大一统以后,虽然对于底层老百姓,尤其是对南人打压的狠,但是整体来说,元朝对于知识分子还是比较尊重和重用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了“民心”,所以元朝亡国以后,有不少读书人拒绝出仕明朝,以元朝“遗老”自居,甚至是隐居山林,以躲避明太祖朱元璋的征召。

到了清朝入关时,则是更加成熟,是相当会笼络人心,进入北京以后,先是停止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的“追赃助饷”,大大拉拢了前明官僚集团,还宣布被李自成大顺政权夺去的田产一律“归还本主”,等于是拉拢了地主士绅,更是废除了明末三饷,等于是连底层老百姓都惠及到了,至于明朝降将方面,更是先后封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五个汉人为王,可谓大大得了“民心”,所以自然是笑到最后,统一了中国。

因此“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该是得到了地主和没有入仕的读书人等精英阶层支持就可以了,至于底层老百姓的“民心”根本不重要,因为已经被代表了。

像李自成的“均田免赋”政策按理说是最能得民心的,也是因为有底层百姓源源不断加入军队,因此是快速推翻了明朝,但他偏偏最后失败了,就是因为他只是得了“真”民心,却没有得“假”民心,反而因为“追赃助饷”得罪了精英阶层,加之自身实力不济,能力不足,所以落得一个惨败下场。

这就是个残酷的现实,在古代底层老百姓根本就没那么重要,基本上是精英阶层说什么就是什么,能活着,能吃饱饭就已经是万幸了,存在感很低,可以说是若有若无;像人常说的“寒门子弟”,这里的“寒门”不少人认为指的是底层老百姓,其实指的是门第势力较低的世家,并非意指底层老百姓,底层老百姓连门第都没有,是没资格称“寒门”的。

当然也不能说底层老百姓在古代毫无存在感,只能是被代表没有反抗的余地,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就是对底层老百姓存在感的最好诠释,在平时底层老百姓能吃饱饭能活着,被剥削压迫也忍得下去,可以说是沉默的羔羊。但如果实在活不下去了,揭竿而起的话,虽然历史上直接亡于农民起义的只有明朝,但是农民起义对于王朝统治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像唐朝在黄巢起义二十多年以后亡国;而东汉的黄巾起义虽然失败,但中央朝廷大权旁落,已经是名存实亡;而元朝灭亡的序幕也是由红巾军起义拉开的。

最后总结来说,其实老百姓的生活是真的很苦,元代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就是最贴切的描述。

赞(63)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12-11 08:27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1-13 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