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汽配行业多年,接触过大量的汽车主机厂,及优质的供应商如博世等。国际的如:大众、博世(全球第一的零部件厂商)、福特、特斯拉等等,日系的五十铃等,以及众多的下游的供应商。国内的如:比亚迪、奇瑞、长城、吉利等等主机厂,以及各种新能源理想、小鹏等。
1、第一个话题。现在BYD这种打法,做出来的东西质量是坨翔,以它为引领的各种极端做法已经辐射到国内其它车厂如吉利、奇瑞等。
比亚迪这几年极端的压榨成本,就这么说吧,你今年买的秦质量可能不如去年的,去年的不如前年的,前年的不如大前年。
对供应商的压榨已经到了极致的程度,不管你愿意不愿意,1-2年的周期内必须刚性的降价,这种降价是没有理由的,不讲价就准备B点开发。而讲理的车企采取的降价策略是:改变原有的设计或者结构,进行变更降价。而比亚迪这种刚性的降价,最终导致的就是配套厂商的无底线的降价。
偷工减料,不只是抖音哪些博主说的什么防撞梁、下支臂的,更多的是零部件的方方面面,比如一个卡箍,一块钱的东西,原来用诺马品牌,现在用江苏小作坊生产的。一个成本一元变为五毛,这个小小的东西可不只是只看钢材厚度这么简单,耐久度、防腐蚀、化学成分、夹紧力等等,这些都是肉眼看不见的,都影响到汽车的稳定性及耐久度,再比如一个小小的扎带,就是捆扎线束的那种,到了冬天必须开袋快用,而且尽量不要的低温太久且尽量不要让扎带水分流失,这样才能保证扎带装配的稳定性,但这同时需要特定的恒温恒湿装置以及其它的管理成本。
而汽车抖音博主的看到的只是底盘升起来看到的那些东西,在个人看来这种评测极其业余且不负责任。
而在这样的卷法下,BYD以几乎难以想象的频率更换供应商,听BYD自己人说,目前很多零部件的供应商很多就是1-2年换一波。这样的结果就是质量极其不稳定,你运气好没问题,运气坏就出问题。要知道汽车行业的内部故障率计算方式是PPM(每百万不良率)。
且BYD内部很多采购、SQE其实默认是知道这种情况的,但是降成本第一的情况,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而这种情况,看看合资就会好很多,尤其是日资企业,他们的降成本多数是建立在合理的逻辑基础上,比如在满足使用的情况下5mm厚度钢板换成4.5mm,而这种降成本是可控、可见的,往往供应商因为有合理的利润空间,不会再选择去偷工减料。而且丰田这样车企,你会发现一个现象,更换供应商的频率相比国内车企很低很低。
总之车是工具,质量稳定永远排在第一位置。
2、腐败。
现在汽车厂的腐败,外行人难以想象。你问问给国内这些BYD、吉利、奇瑞等供货的供应商的销售人员,逢年过节,哪个不是红包伺候。很多企业,给关键人物都是10个W起步。
而那些非关键人物、采购员、采购科长、等等一系列的人员,甚至生产线上的班长,都没有空着手的,他们500不嫌少、两万不嫌多。
有时候你是不是觉得什么什么机构的统计的汽车投诉某合资品牌居多?还有个真相就是,国人的交际手段,可以渗透到4S店,出问题后,4S推给车企,车企推给供应商,供应商出钱私了,息事宁人,所以实际很多异常根本看不见。而这方面,合资一直在学,但学的不专业。
这些车企的很多人,你请他吃饭,吃饭时候就旁敲侧击的明着要,脸都不要了!而这种渗透到精神里的腐败,直接导致很多质量问题被掩盖,和巨大质量隐患。
以上只是我看到的一点点事实,没有任何杜撰的成本,总之国内工业的路很长,我觉得20%跟底子有关系,80%跟中国人文化有关系。如果非要说好稍微好一点的,个人觉得小米稍好,长城的油车稍好,但是长城的长公主前两年掌舵,搞得也很奇葩:什么猫、什么咖啡,前两天去长城,看到满院子得积压车,问名字,说车的名字叫“初恋”,一个车叫“初恋”,这都是保定长公主搞的,哭笑不得啊,哎。
最后一句话,可能得罪好多开BYD的车主,可能在不远的将来,BYD质量问题可能井喷,甚至BYD帝国可能崩塌。华为就不说,一个味道的。
赞(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