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真正的高手都是敢为天下后
本頁主題: 真正的高手都是敢为天下后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高翔哥哥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377
威望:368 點
金錢:3735 USD
貢獻:61306 點
註冊:2023-10-10

真正的高手都是敢为天下后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人都在追求快速成功,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到结果,但真正的高手却一般都是埋头不断做着夯实地基的动作,高筑墙、广积粮,敢为天下后。敢为天下后分为两个层面的解读,一是尊重周期,按照规律做事,一是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周期的,黑夜不能快进到黎明,秋天到春天必须经历寒冬的过渡,小孩子是自然地长大...一切事情从扎根到开花再到结果都是有其周期的,不能快进。
同样,做事情的逻辑也是如此。一件事情从决策到执行再到拿到结果是必须完整地经历全周期的,只有经历周期内的所有挑战才能迎来黎明的拐点。完整地经历全周期的好处就是,基础打的必然非常牢固,有应对前行路上一切挑战的勇气和方法论,始终能将胜利的果实牢牢地抓在手里。
但有些人却只想快速拿到结果而不想经历那个爬坡的过程,其结果就是,揠苗助长,手动加快禾苗的生长周期,在短时间内看到了即将丰收的场景,但结果却是,庄家迅速枯萎,之前播种、除草的辛苦也一朝归零。
揠苗助长的道理谁都懂,但大多数人在现实中却都做着违反规律的事。
以历史为例。秦国在秦昭王时期就探索出了一套统一天下的成熟战略:以远交近攻的战略不断蚕食关东土地,然后迅速将大秦的相关制度复制过去以消化新扩张的土地。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等到秦国拿到一统的结果之后,大部分地方也消化得就差不多了。
如此,大秦就迅速能够切换到治世的阶段,稳固地驾驭帝国这台庞大机器。
唯一的弊端就是,周期可能会更长,需要大秦历代国君跑接力赛,然后还要面对列国合纵的军事压力以及前行路上的一切不确定性。
不过呢,大秦想要保持帝国机器的稳定就必须经历这个漫长的周期,任何结果和其所需要付出的时间等代价都是匹配的。
但是呢,秦王嬴政在加冠并通过打倒嫪毐和吕不韦的行为回收王权之后却在李斯的建议下调整了扩张战略:将蚕食战略调整为灭国大战,在短短的十年时间就拿到了一统的结果。
李斯的理由是,怕关东六国复强,必须迅速发动灭国大战。
可这样做的结果却是,大秦虽然快速拿到了一统的结果,但却面临比战争更为严峻的挑战:秦国自身的吏员根本不能做到对所有岗位的全覆盖,只能和六国豪族进行合作;项梁叔侄、张良、田儋兄弟这样的六国贵族长期活跃在关东,蠢蠢欲动;始皇遭遇了几次刺杀,完了连凶手都抓不到...
种种迹象表明,大秦根本不能驾驭天下一统这个结果,很快就遭到了反噬,最后连据有关中都成为了奢望。
也就是说,始皇君臣的战略事实上是违反了客观规律,结果被快进式拿到的结果所反噬。
大家都将秦国灭亡的原因归结于二世的荒唐,但现实却是,历史上比二世更荒唐的皇帝大有人在,但帝国机器照样能正常运转。只能说,秦国的灭亡可能在嬴政调整了先王制定的蚕食战略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
事实证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关东和关中的融合必须经历长时间过渡的周期,汉朝后来用实践验证了这个理论,更说明了政治战比纯粹的军事战更加复杂、艰苦的事实。
只是,如果将刘邦放在嬴政当年的位置,可能也会犯这样的错误。事实是,刘邦当年也尝试过一战灭楚的可能,结果彭城惨败将他一朝打醒,因此才认清了楚汉之争必然是持久战的客观事实。
和嬴政犯同样错误的还有前秦的苻坚,想通过一战解决南北问题,但却在淝水之战中败得是一塌糊涂,最终连关中的基本盘都无法保住。
后来,北魏和之后的北周和隋朝用实践验证了兼并江南的正确做法:在解决北方胡汉矛盾的同时逐步向南蚕食,然后在机会成熟时一战解决问题。
不过呢,我们完全是站在后人的角度以结果来得出以上理论的,属于结果导向。但笔者只是以历史案例来验证所要表达的主题:
任何事情都是有其周期的,作为实践者一定要实事求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以做自媒体为例,有些人一上来就想爆火,在短时间内拿到名利的结果,一举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现实中呢,也确实存在这样的案例,有人靠着一两条内容爆火,直接驶上发展的快车道。
只是,有人却根本接不住这个结果,因为其根扎得太浅,直接就江郎才尽了。而有的人却还是像之前那样站得特别稳,一招一式打得也特别有章法。当我们将这个人成长的明细展开之后才发现,原来人家为这一天已经积累了太长的时间。
这世间一切的成功都是有迹可循的,厉害的人早就已经很厉害了。
包括笔者在做自媒体时也有过想快速拿到结果的心理,但随着后来读的书越多、思考的越多就猛然发现,自己这种想法属于妄想,不实事求是,哪有稍微努力一下就拿到结果且稳稳地接住流量的事,快速成功只能毁了一个人。
明白了这一点,笔者就不再关心流量,而是以结硬寨、打呆仗的心态勇猛精进,至于阶段性的结果如何,也不会去纠结,笔者经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就是:“事情在这个阶段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人力所能做的只是干好手头上的工作,等待拐点的到来。”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就是成事的规律,能敢为天下后的人都是理解规律、尊重规律的人。
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事其实都是反向思维,慢其实就是快,快反而会造成不可控的结果。段永平在多次采访中以开车为例来解释做事情的逻辑,表示,如果你车开得过快的话当出现紧急情况时,你连刹车的机会都没有。
反而是那些能时刻控制好车速的人能够安全、适时到达目的地。
另外,只有经历事情的全周期你才能看到路上的所有风景,练就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特殊体质。
社会学上有一个苦难定律,说的是,一个人一生中吃的苦是有定数的,它既不会平白无故地产生,也不会任意地消失。如果你不努力,苦难只会从一个阶段转移到另一个阶段,或者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同理,任何事成功的前提都是你必须亲身去经历前行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如果你快进式逃避了这些问题,它只会在你拿到结果之后以另一种方式来折磨你,而此时的你因为体质脆弱,根基不牢,很可能就会直接被摧毁。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在上坡路上就将该经历的苦难都经历了才是幸运的事,因为这样才能保证你登上山顶之后能稳稳地立住。
对于此,笔者一直以尼采的一句话鞭策自己:“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努力扎根,迎接暴风雨的洗礼,本来就是尊重规律的体现。
请记住,成长到成功之间的路一定非常漫长,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另外,我们也不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冒险的结果很可能是毁灭。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历史上的秦始皇、陈胜、杨玄感这些人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却在短暂的成功之后迅速跌入深渊,反而是刘邦、李渊这些人拿着前人失败的经验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
看看商业赛道上的许多模式,其实大多数都是模仿而来,在别人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将失败的概率大大降低。
如果你一上来就是一个前无古人的模式和产品,很可能是其根本就接受不起市场的检验。
有些东西只是你觉得好,但市场却根本不会买单。
还是以做自媒体为例,小白最好的办法是先寻找对标账号,然后模仿,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被市场所接受的输出方式。
怎么说呢,创新是好事,但你一定要把握好度,在已经拿到一定成绩的情况下再进行优化,慢慢拿到创新的结果。
汉朝的发展已经验证了这个理论,先是萧规曹随,然后再是汉武帝时期的大幅度革新。
同样,个人做事的正确逻辑也是萧规曹随,然后逐步优化、创新,最终形成自己的核心产品。
说白了就是,敢为天下后。
这样看的话,少年成名不一定就是好事,这样很容易夭折,因为不够厚重,驾驭不了巨大的名利,霍去病就是典型案例。
因此,笔者也始终用一句话来安慰自己:不求少年成名,但求老当益壮。
还是敢为天下后的道理。
总结起来就是: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高筑墙、广积粮,以结硬寨、打呆仗的心态打持久战。另外,一定不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敢为天下后才是捉螃蟹的正确姿势。


赞(39)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1-14 13:41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1-15 14:39